发布时间: 浏览: 492 次 来源:若悠网
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想去医院怕麻烦,但又想获得一些治疗建议,很多人就会选择上网搜索。
“合理饮食,适当户外活动,每天10到15分钟最为合适。”“不要滥用抗生素,谨遵医嘱。”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这些看似专业,并冠以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头衔的回答有可能是非专业人员以每条1。5元左右的报酬复制、粘贴、编造的。专家表示,用药、治疗建议直接关乎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部分医疗信息网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治。
小毛病自己查
医疗信息网站靠谱吗?
“6个月宝宝嗓子有痰咳嗽怎么办?”上海市民周小姐在某医疗信息网站搜索关键词“6个月宝宝、咳嗽”,就看到这一问题及相关医生回答。周小姐说,作为年轻妈妈,有些紧张,所以格外小心。“碰到相关疑问,都会在网上搜索一些建议,感觉有些还挺靠谱的。”
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家人健康越来越关注,加之生活节奏较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医疗信息网站寻求建议。上海市民胡先生说:“一般一些感冒发烧的小毛病会在网上搜索,根据建议买些非处方药。”
记者发现,多个医疗信息网站都宣称,相关回答来自专业医生。某医疗信息网站首页显示,“万名三级甲等临床医生在线为您解答”,另一家网站首页则显示,“已有145588名医生加入”。
在某医疗信息网站,记者看到一个问题为“脾脏增大4。3厘米,请问一下能治疗吗?”有4名解答者认证为医生,包括医生照片、医院名称、职务等信息。回答建议包括“您如果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建议您定期复查就好”“建议你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要熬夜劳累,忌烟酒”。
对于医疗信息网站带来的看似便利,一些用户存有疑问。上海市民胡先生说:“有一些回答错别字比较多,还有一些明显就是复制粘贴的,感觉我也能在网上回答这些问题。”
既扮演患者又出演医生
部分“专业回答”竟是批量复制
“医疗信息网站兼职,答案在网上找就行,每天至少80+”,此类招聘兼职信息在网上较为常见。这种“问答兼职”究竟是怎样的工作?
记者按照相关招聘信息,加入一个名为“养生采集”的群,该群已有400多名“兼职者”。群主给记者发来一份测试题目,并称“网上搜搜相关内容,把句子修改一下就行,只要经过原创检测,就能兼职。”记者看到,这份测试试题要求测试者以“怀孕产检”为主题,既要扮演患者,提出问题,又要出演医生,给出举措建议,但对于“求职者”没有任何资质审核。
记者编写问题“我今年32岁,怀孕4个月需要做哪些产检项目”,并以医生口吻回答“需要做常规检查、唐筛”等信息,顺利通过测验。
随后,该群群主给记者发来一个链接,并附有账号和密码。登录该平台后,兼职者可以在平台领取题目,题目包括“畸胎瘤和巧克力囊肿的区别”“卵巢巧克力囊肿是肿瘤吗”“流感后身体虚弱怎么办”等问题。和测试试题一样,也需要兼职者编造病人信息、医生建议等。群主表示,经过审核后,编造的问答就会出现在医疗信息网站上,按每条1。5元支付报酬,每半个月结算一次。
“一条1。5元,多的时候一天能赚150元。”该群一名兼职者对记者说,“少的时候一天能编十几条,多的时候100多条。”据了解,该兼职者是某高校社会学专业大二学生,没有任何医学专业基础。
“把在网上搜索到的答案改一改,比如加个‘了’‘的’,或者把‘和’改成‘以及’,把‘因为’改成‘由于’就能通过原创度审核。”该群另一名兼职者表示,“入坑”半个月后,他放弃了这份兼职,“主要是觉得挺坑人的,问题答案都是复制粘贴,也有的是瞎编乱造的。”
“主要是为了把平台流量做起来。”谈起相关平台为何要编造问答信息,兼职群群主说,通过已有问答信息引流,让患者来到该平台,从而进一步引导患者使用平台的付费咨询业务。在各个医疗信息网站和APP,记者看到,各家均开设有付费咨询业务,每次咨询价格少则二三十元,多则一两百元。
健康无小事
医疗类平台应承担内容审核责任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挂号、缴费等医疗流程辅助业务已较为成熟,但涉及看病诊断等核心业务时,则往往容易出现各种乱象。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赵鹏表示,互联网时代,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更为便捷的渠道获取医疗信息是一个趋势,但医疗行业直接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监管举措应考虑到其服务的特殊性。
加强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早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应当确保提供服务人员的资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当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除更给力的监管举措外,陈秋霖说,医疗信息网站也应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担负起对所发布信息的审核责任。
“合理饮食,适当户外活动,每天10到15分钟最为合适。”“不要滥用抗生素,谨遵医嘱。”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这些看似专业,并冠以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头衔的回答有可能是非专业人员以每条1。5元左右的报酬复制、粘贴、编造的。专家表示,用药、治疗建议直接关乎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部分医疗信息网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治。
小毛病自己查
医疗信息网站靠谱吗?
“6个月宝宝嗓子有痰咳嗽怎么办?”上海市民周小姐在某医疗信息网站搜索关键词“6个月宝宝、咳嗽”,就看到这一问题及相关医生回答。周小姐说,作为年轻妈妈,有些紧张,所以格外小心。“碰到相关疑问,都会在网上搜索一些建议,感觉有些还挺靠谱的。”
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家人健康越来越关注,加之生活节奏较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医疗信息网站寻求建议。上海市民胡先生说:“一般一些感冒发烧的小毛病会在网上搜索,根据建议买些非处方药。”
记者发现,多个医疗信息网站都宣称,相关回答来自专业医生。某医疗信息网站首页显示,“万名三级甲等临床医生在线为您解答”,另一家网站首页则显示,“已有145588名医生加入”。
在某医疗信息网站,记者看到一个问题为“脾脏增大4。3厘米,请问一下能治疗吗?”有4名解答者认证为医生,包括医生照片、医院名称、职务等信息。回答建议包括“您如果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建议您定期复查就好”“建议你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要熬夜劳累,忌烟酒”。
对于医疗信息网站带来的看似便利,一些用户存有疑问。上海市民胡先生说:“有一些回答错别字比较多,还有一些明显就是复制粘贴的,感觉我也能在网上回答这些问题。”
既扮演患者又出演医生
部分“专业回答”竟是批量复制
“医疗信息网站兼职,答案在网上找就行,每天至少80+”,此类招聘兼职信息在网上较为常见。这种“问答兼职”究竟是怎样的工作?
记者按照相关招聘信息,加入一个名为“养生采集”的群,该群已有400多名“兼职者”。群主给记者发来一份测试题目,并称“网上搜搜相关内容,把句子修改一下就行,只要经过原创检测,就能兼职。”记者看到,这份测试试题要求测试者以“怀孕产检”为主题,既要扮演患者,提出问题,又要出演医生,给出举措建议,但对于“求职者”没有任何资质审核。
记者编写问题“我今年32岁,怀孕4个月需要做哪些产检项目”,并以医生口吻回答“需要做常规检查、唐筛”等信息,顺利通过测验。
随后,该群群主给记者发来一个链接,并附有账号和密码。登录该平台后,兼职者可以在平台领取题目,题目包括“畸胎瘤和巧克力囊肿的区别”“卵巢巧克力囊肿是肿瘤吗”“流感后身体虚弱怎么办”等问题。和测试试题一样,也需要兼职者编造病人信息、医生建议等。群主表示,经过审核后,编造的问答就会出现在医疗信息网站上,按每条1。5元支付报酬,每半个月结算一次。
“一条1。5元,多的时候一天能赚150元。”该群一名兼职者对记者说,“少的时候一天能编十几条,多的时候100多条。”据了解,该兼职者是某高校社会学专业大二学生,没有任何医学专业基础。
“把在网上搜索到的答案改一改,比如加个‘了’‘的’,或者把‘和’改成‘以及’,把‘因为’改成‘由于’就能通过原创度审核。”该群另一名兼职者表示,“入坑”半个月后,他放弃了这份兼职,“主要是觉得挺坑人的,问题答案都是复制粘贴,也有的是瞎编乱造的。”
“主要是为了把平台流量做起来。”谈起相关平台为何要编造问答信息,兼职群群主说,通过已有问答信息引流,让患者来到该平台,从而进一步引导患者使用平台的付费咨询业务。在各个医疗信息网站和APP,记者看到,各家均开设有付费咨询业务,每次咨询价格少则二三十元,多则一两百元。
健康无小事
医疗类平台应承担内容审核责任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挂号、缴费等医疗流程辅助业务已较为成熟,但涉及看病诊断等核心业务时,则往往容易出现各种乱象。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赵鹏表示,互联网时代,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更为便捷的渠道获取医疗信息是一个趋势,但医疗行业直接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监管举措应考虑到其服务的特殊性。
加强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早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应当确保提供服务人员的资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当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除更给力的监管举措外,陈秋霖说,医疗信息网站也应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担负起对所发布信息的审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