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交通 • 正文

刑事逃逸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发布时间:  浏览: 113 次  来源:网络

一、刑事逃逸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肇事逃逸如果构成犯罪的法院会判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法院会交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刑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二)犯罪客体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三)犯罪的主观方面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身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

(四)犯罪的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刑事逃逸罪与非罪是怎么区分的?

区分交通肇事罪的罪与非罪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

二是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犯罪。比如,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既没有违法交通管理法规,主观上也不具有过失,则应当属于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

实践中,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交通肇事,要想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则需要达到了规定的程度、标准才行,这恰好也就是对交通肇事罪与非罪进行区分的关键。如果不能认定构成犯罪,自然就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此时给予的处罚也是交通行政方面的。

所以,驾驶员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量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驾驶员因肇事逃逸造成他人死亡的,量刑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驾驶员的肇事逃逸未能构成犯罪的,公安部门可对其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处罚,这就是刑事逃逸罪量刑标准的回答。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