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民事 • 正文

非法拘禁能否保释非法拘禁罪如何处罚

发布时间:  浏览: 108 次  来源:网络

一、非法拘禁能否保释非法拘禁罪如何处罚

非法拘禁如果没有对被拘禁人造成伤害的,一般情况下是能否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条件:

1、可能否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否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涉嫌非法拘禁罪,即使只是一般情节,也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因此,只要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不大,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就能否申请取保候审。

非法拘禁罪怎么处罚

1、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人重伤”,是指在非法拘禁过程中,由于捆绑过紧、长期囚禁、进行虐待等致使被害人身体健康受到重大伤害的;

被害人在被非法拘禁期间不堪忍受,自伤自残,身体健康受到重大伤害的。

“致人死亡”,是指在非法拘禁过程中,由于捆绑过紧、用东西堵住嘴导致窒息等致使被害人死亡的,以及被害人在被非法拘禁期间自杀身亡的。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4、如果在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是指在非法拘禁的同时,故意使用暴力损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或者杀害被害人,致使被害人伤残、死亡的。

非法拘禁罪的特征有哪些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非法拘禁罪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支配自己身体活动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只有依法律规定被法律授权的单位才能否依法剥夺其自由权,除此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2、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拘禁行为,故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3、行为人有造成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结果;

4、行为人采用了捆绑、关押、禁闭等手段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主体包括无权行使拘禁权的人和有权行使拘禁权的人两种非法拘禁行为。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表现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采取的行为会产生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而故意为之,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产生的故意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非法拘禁罪在移交检察院后,还能否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将非法拘禁罪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嫌疑人符合规定条件的,能否向检察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取保候审:

(一)可能否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否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否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非法拘禁导致被拘禁人死亡的处罚有哪些

非法拘禁导致被拘禁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犯罪分子是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则依照故意杀人罪处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非法拘禁能否保释非法拘禁罪如何处罚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