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民事 • 正文

如何认定帮助犯罪中止

发布时间:  浏览: 60 次  来源:网络

一、如何认定帮助犯罪中止

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共同犯罪的预备阶段,如果帮助者以消极态度放弃了提供协助,则视为成立犯罪中止;

其次,当帮助者实施了协助行为之后,在实行犯实际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帮助者若希望构成犯罪中止,须立即且有效地撤销自己的协助行为,阻止实行犯利用其所创造的条件进行犯罪活动,方能被认定为犯罪中止;

再次,在帮助者完成协助行为后,实行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帮助者如欲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及时制止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并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才能被认定为犯罪中止;

最后,对于事后帮助犯而言,尽管事先曾经承诺为实行犯提供协助,但在尚未将协助行为付诸实践之前,仍然有可能通过消极中止的方式来构成犯罪中止。

《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如何认定债权转让是虚假转让

1.在进行债务剥离之前,债务人已经全额完成了偿还责任,然而由于债权人疏忽大意导致转让不当。

2.在债务剥离之前,通过对抵押物进行变卖获得资金。

3.转让的应是真实的债权,然而合同内容存在虚假成分。

4.债权人曾试图采用新的贷款方式来完成对原有贷款的偿还,但是在转让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

5.在法律层面,此类情况无法实现转让。

6.在转让完成之后,银行再次接收了债务人提供的清偿款项,从而引发相关争议或纠纷。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如何认定帮助犯罪中止”,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