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民事 • 正文

取保候审没有固定住所怎么办

发布时间:  浏览: 91 次  来源:网络

一、取保候审没有固定住所怎么办

在执行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公安机关通常会负责通告居住所在地的派出所密切关注被取保候审者的住所动态。

同时,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有权要求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们不得擅自进入特定的场所、禁止与特定对象进行会面或沟通、明确限制其不得参与特定的活动,并将他们的护照及其他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等交由执行机关妥善保管。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没有犯罪多久结案

若公安部门确信无犯罪发生,即代表所捕之人并不涉及违法行为,通常情况下在抓人后的1个半月内,相关人员便应获得释放。

而当司法程序进入到由检察院负责的环节时,最长的拘留期限约为7个月左右。

超过这一期限,若仍需进行进一步调查,则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

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被捕者将在7个月内得到释放。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7个月仅指检察院阶段的时间,并未包含在公安机关所花费的时间。

至于法院阶段,则需待案件经过开庭审理后,方可出具判决书。

判决书中将明确指出行为人的具体定罪情况及相应的理由。

至于法院阶段的具体时间,则难以预估,有时可能长达1年以上,甚至达到2年之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没有固定住所怎么办”,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