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情况要刑事拘留
对于刑事拘留这种司法程序的实施,通常都是在涉嫌严重犯罪行为的情境下才会适用。若有嫌疑人为避免案情调查或审判被曝露而企图潜逃,亦或是有蓄意毁灭关键证据甚至阻碍司法公正执行职务的状况出现时,法官便会考虑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畅进行以及维护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举例来说,如果嫌疑人曾经有过逃亡前科,对所在社区构成了现实的威胁,或者所涉案件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那么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是否实施刑事拘留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什么样的情况会留下案底
“案底”的产生条件为:
根据国家法律条款规定,凡是被当地法院予以了刑事处罚者,即会记录在案并形成所谓的“案底”。
案底实质上就是对相关人员过去所犯下罪行的一种档案记录,主要由公安机关进行统一管理和保管。
然而,针对那些犯罪时年龄尚未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的青少年罪犯,他们的相关犯罪记录应该进行严格控制和封存。
《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情况要刑事拘留”,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