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民事 • 正文

民事诉讼调解强制执行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是什么

发布时间:  浏览: 549 次  来源:网络

民事诉讼提起之后法院并不是马上就开庭审理,而是会先进行调解,要是调解成功了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矛盾,也帮助法院减轻了庭审的压力跟负担。那么,民事诉讼调解强制执行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是什么?若悠网小编介绍了相关内容。

民事诉讼调解强制执行存在的原因

(一)法院方面的原因。

1、在于法院的评价系统。随着社会和谐化的提出,案件调解结案率的高低越来越被法院内部及其外部所看重。通过对法院内部评价系统的了解,笔者发现案件调解结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考察法官业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我国,上下级法院之间还是呈现出行政化的一种管理机制,上级法院把调解率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指标下达后,下级法院就会根据上级的工作指示把调解结案率作为重点通知到各个审判庭室的法官。法官作为案件的审判人员,为了业绩的提升、职务的调遣、工资的涨跌等不免会加大对调解结案格外的重视。基于此目的,强制调解的现象就会凸显出来。强制调解是在双方当事人非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即使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强势下暂时同意了调解,一旦将要履行时,一方当事人就会不情愿,此时问题就会显现出来,调解结案后的案件不得不进入到强制执行阶段。

2、在于法官对事实问题的规避。一件民商事案件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法官为了及早结案,引导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案的一种现象。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双方当事人也是不情愿的。在我国,“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贯穿在法院调解当中,如果法院所做的调解不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之上,而是法官通过强制或者诱导的方法所作出的,那么此法院调解是无效的。除此之外,法院不顾调解原则而一味强制或者诱导调解,不仅不能提升调解结案率,对法院的有限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二)当事人方面的原因。

1、涉及当事人的诚信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的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一旦生效,债务人就有按调解书自动履行的义务。如果不履行,不仅仅是有违诚实信用的要求,而且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③《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反悔所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只是对不履行调解协议一方进行诚信上的谴责。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没有任何理由的前提下,当事人双方在收到法院调解书前都可以进行反悔。而此时,反悔的一方也不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双方特别是义务人一方便把法院所主持的调解当成拖延的手段,先接受法院调解,到调解协议所规定的期限到达时再做打算。这时就会造成义务人仍不去履行或者仍没有能力履行的结果。更有甚者,一些有能力履行的义务人保持消极的态度,故意拖延时间,对调解协议中所规定的义务一拖再拖,直到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2、义务人调解的目的是非善意的。一般来说,调解的过程中,权利人和义务人在法院的主持下各自做出让步,以达到两者都可以接受的目的。正是基于此种情况,有些义务人在调解之初就心存恶意,表面上同意法院所主持的调解意向,但内心却不是真正的想同意并履行法院调解时双方达成的一系列条件。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在调解的过程中让权利人做出最大的让步,并从中取得自己最大的利益。而且,义务人所做的并非局限于此,在法院调解完成,制作调解协议,双方调解生效后,他们并不按照调解书中所规定的义务去履行。当权利人无计可施,只能申请法院强制履行的时候,义务人却早在此之前把调解书中所涉及的财产转移到其他地方,法院很难控制此情况的发生并造成调解成功的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的程序当中,而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却也无计可施。

民事诉讼调解强制执行的解决对策是什么

1、优化法院系统内部评价机制,调整法官工作理念,以当事人利益为核心。法院系统内部评价机制关系着每一位审判案件的法官,评价机制作为一个导向对法官具有指引作用。而据笔者调查所得,在法院内部把民事案件调解率作为评价法官政绩的因素之一,民事案件调解率的高低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关系着法官的综合考评。但现实生活中,调解结案率的高低并不代表着调解结案的案件具有相应高低的执行率。也就是说调解结案的案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自动的去履行,而是转而进入了执行程序。这样看来,把调解结案率作为最主要的考评因素是不妥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把调解结案案件的自动履行率也算入考评之中,这样让法官不仅要重视案件的调解,还要重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从制度上避免了强制调解、违法调解现象的出现,这样才体现出法院调解的优势。

2、加强对当事人的引导,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当事人作为法院调解的对象对于案件是否能够自动的履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自动履行率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案件当事人特别是义务人没有履行能力,恰恰相反,没有履行能力导致调解的案件无法自动履行仅仅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当事人调解时的恶意心理,或者是在有履行能力的前提下故意拖延而导致的调解结案后的民事案件自动履行率低。由此可以看出,对接受法院调解的当事人进行引导,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程序是怎样的?

1、庭审准备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张贴,巡回审理的可以在案发地或其他相关的地点张贴。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益。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法庭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当事人陈述;二是出示证据和质证。

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是辩论原则最生动和最集中的体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法庭调查阶段审核的事实和证据,围绕案件争执焦点,互相进行口头辩论,争取合议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同时,通过辩论,审判人员能够掌握案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

4、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

民事诉讼调解强制执行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有哪些?民事诉讼当事人参与调解的时候要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但也没有一味的坚持,该服软就要服软。关于民事诉讼调解强制执行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时,可以来若悠网找律师帮忙。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