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612 次 来源:网络
1、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2、立案条件分民事立案条件和刑事立案条件:民事立案条件: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刑事立案三个条件,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
4、【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拘留的时候,发现其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立即向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
5、要区分是刑事还是民事。刑事立案的话,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追究的行为。民事的话,一般来说审查诉讼主体、管辖、案由、主要证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
6、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7、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综上所述,立案分为民事立案和刑事立案,民事立案应当有诉讼主体,诉讼证据和案由,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通知当事人参与诉讼,原告及代理人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