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鉴定可以异地管辖吗
医疗事故鉴定可以异地管辖。医疗事故异地鉴定制度,是指医疗事故鉴定由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地以外的地方医学会组织的制度。其与医疗事故就地鉴定相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第一,医疗事故异地鉴定仍由地方医学会组织。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1条的规定,异地鉴定也应遵循这一规定。几年来,医学会在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它具有医疗事故鉴定所需要的独特优势和综合能力。第二,组织异地鉴定的医学会,与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机构不存在亲疏关系。医疗事故鉴定由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地以外的医学会组织,这是医疗事故异地鉴定制度的核心。目前,患方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机构与医学会的亲疏关系上。因此,要提高患方对医疗事故鉴定公正性的信任度,就必须在机制上有所创新。第三,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鉴定组由异地专家组成。既然医疗事故鉴定异地进行,专家鉴定组自然也应由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地之外的专家组成。否则,实行医疗事故异地鉴定制度就没有任何意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学会是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组织者,而真正有权鉴定的是“随机抽取”产生的专家。
二、开展异地鉴定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异地鉴定是否违反现行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0条、第21条及第22条规定,对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及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要交由和委托医学会组织鉴定。
市区级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鉴定,省级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同时规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从这些规定看,异地鉴定与现行规定并无冲突。
其次,异地鉴定是否方便当事人。
《条例》第3条规定,处理医疗事故,除了要做到公开、公平、及时外,还要做到便民。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实行属地化的原因,是基于患者在居住地就医,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由当地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对医患双方都非常方便。
但“便民”作为一项原则,不能仅仅理解为距离的远近,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否有利于患者伸张自己的权利等。
建立医疗事故异地鉴定制度,其目的不是否定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相反,正是在保留现行鉴定制度的基础上,再给患者及医疗机构多一个选择。
从这个角度说,异地鉴定更加方便当事人。
3、异地鉴定是否增加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异地鉴定可能增加当事人的费用支出,主要是交通费、住宿费和通讯费。
在这三部分费用中,最主要的还是交通费和住宿费。
《条例》第51条第1款规定: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所以,患方因医疗事故异地鉴定而增加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是可以获得合理赔偿的。
如果异地鉴定制度安排得当,可以减少上述费用。
如抽取鉴定专家的环节,可以在当地医学会的主持下,从异地鉴定地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这样,可使患者的信任度提高,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周期缩短,大大降低医患双方的实际支出和所付出的精力。
第四,异地鉴定是否有利于解决纠纷。
目前医疗事故争议难解决的症结,在于患方不接受不利于自己的鉴定结论。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当地”专家鉴定的公正性表示怀疑。
这种怀疑基于两个因素,
一是“当地”专家彼此之间比较熟悉。
二是医疗机构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打消患方的疑虑,除了要在鉴定的实体公正性上下功夫外,还要在鉴定的程序公正性上下功夫。
没有程序上的公正,实体上的公正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