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后多久开庭
对于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因此开庭时间也会限制在前述期限内。而对于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因此开庭时间也在前述期限内。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第二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二、刑事案件审查立案期限是多久
到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涉嫌疑刑事犯罪,调查后,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如果没有犯罪事实,或不归公安机关管辖,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不予立案。
要立案需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案件需归公安机关管辖,比如你向公安机关报案,有人贪污受贿,则不归公安机关管辖,而不可能立案,再比如你向公安机关报案,他人干涉你的婚姻自由,则因属于自诉案件,不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也不能立案;二是有犯罪事实,比如你发现有人开车撞坏了路边价格不菲的豪车,因此报案,但是如果对方撞了别人的车是由于紧急避险,则不属于交通事故,也不属于故意毁坏财物,无犯罪事实也无法立案。三是需追究刑事责任,比如你发现有人诈骗了你很多钱,但是如果对方是不足14岁的未成年人,则因无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也不能立案。
三、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能做什么
1、指定辩护人诉讼阶段上的限制
(1)侦察阶段存在的问题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被告人获得指定辩护人帮助的最早时间是开庭前的十日,将指定辩护局限在了审判阶段。后虽然在《法律援助条例》第11条“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规定将律师提供援助提前至侦查阶段,但这就解决我国指定辩护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首先,立法上并未将刑事法律援助定性为“辩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并为被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受托律师有权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涉嫌罪名,有权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由此可见,法律援助律师在侦查阶段并没有被赋予”辩护”的使命,所具有的职能只是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等一般的法律行为,不带有辩护的性质。
其次,《法律援助条例》第11条的规定含糊,操作性不强。“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固然将申请法律援助的主体扩大为所有因经济贫困的公民,体现了刑事法律援助的“公平”的精神;然而,公民仅仅是被赋予了申请刑事法律援助的权利,却没有规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程序以及责任条款来赋予公、检,法三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这导致侦控机关出于部门利益并不移交需要援助的案件到法援中心,大大影响了法律援助的数量和质量。
(2)审判阶段存在的问题
被告人获得有效法律援助的重要前提是,辩护律师必须对案件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尽早地接触被告人了解案情。但在司法实践中,被指定辩护律师最早也要在开庭前10天才可介入诉讼,因受时间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进行充分有效的准备,很难真正完成其辩护任务,辩护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2、如果现在嫌疑人在刑拘阶段,亲属如何争取司法帮助?
刑事拘留,最长37天,之后看证据情况,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可能逮捕继续侦查羁押,一般要五个月左右有法院的判决。建议委托律师办理会见,代为申请取保候审,及时了解案情进展,制定出对当事人有利的诉讼方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前只有律师才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家属可以考虑委托律师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认真了解整个案件的具体经过以及了解其对公安机关的口供等。
律师会见后对犯罪情节做出判断并及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申请取保候审;如果案件移送到了检察院、法院的话,辩护律师可以去检察院、法院阅卷,调取侦查机关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口供、书证、物证等相关证据,做深入研究后拟定好辩护方案,开庭的时候确定好为被告做无罪、罪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缓刑的辩护,维护被告的最大权益。
所以结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后多久开庭也是有明确要求的,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则需要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在这个期限内,当事人家属可以寻找专业的律师进行帮助。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