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债权债务的纠纷是非常普遍的,发生债权和债务纠纷时,可以协商或者起诉解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当判决结果生效后,法院就会执行生效判决书,那么执行款该如何分配是怎样的?下面由若悠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案情】
2008年5月30日,李某因做生意需要向朋友黄某借了19万元现金,并打了欠条一张,约定一年内偿还。因到期后李某没有遵守还款承诺,黄某多次向其索要,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2009年9月,黄某将李某告到了法院。因李某也欠王某10万元钱,王某也提起了诉讼,并经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对李某所有的临街门面房进行了查封。今年3月份,法院同时判决让李某3日内偿还黄某欠款19万元及利息和王某的欠款10万元及利息。在申请执行后,法院依法将门面房进行了评估拍卖,共得房款25万元。执行过程中,又有几个未通过诉讼或仲裁的债权人申请参与对李某的房款进行分配。
【分歧】
在执行过程中,对25万元执行款的分配问题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由申请了财产保全的债权人王某优先受偿,剩下部分由黄某领取;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按照各债权人的债权比例进行分配,即黄某按66%份额分得执行款165000元,王某按34%份额分得执行款85000元,其他债权人不能参与该笔执行款的分配。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90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其全部或主要财产已被一个人民法院因执行确定金钱给付的生效法律文书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在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完毕前,对该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可以申请对该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从该规定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申请财产保全不等于优先受偿。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可见,财产保全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财产的流失,避免执行落空,法律并没有赋予财产保全人的优先受偿权。优先受偿权是指规定的特定债权人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甚至优先于其他物权人受偿的权利,广义的优先受偿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和破产费用的优先权及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税款等优先权等。财产保全并不在优先受偿权范围之列。优先受偿权的立法目的是出于对特定债权的特别保护,显然,财产保全与是否能够优先受偿无关。
2、只有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债权人才可以申请参与财产分配。执行依据又称为执行文书,是指记载债权人和债务人姓名(名称)及债权债务关系、具有给付内容和执行力、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了法院负责执行的国内生效法律文书包括1.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2.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3.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由此可见,其他几个未经法律程序确认的债权人是不可能持有生效法律文书的,故他们不能参与房款的分配,只能另行提起诉讼解决。既然法院也判决了李某偿还王某的欠款,那么,在李某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王某享有相应权利参与分配。
综上所述,王某不能因申请了财产保全而享有优先受偿权,本案应通过参与分配的方式,由黄某、王某按债权比例受偿,即黄某按66%份额分得执行款165000元,王某按34%份额分得执行款85000元。
上述就是小编对“执行款该如何分配”问题进行的解答,在上述的案例中。由于债务人有两个债权人,所以债务人的执行款不能只分配给其中一个债权人,所以按债权的比例分配执行款。欢迎到若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