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民事 • 正文

经济纠纷会冻结房产吗

发布时间:  浏览: 355 次  来源:网络

经济纠纷是非常多的,公民因债权债务、经济合同等原因都有可能产生经济纠纷,经济纠纷一般要通过诉讼的方式处理,而民事诉讼中,法院是经济会对财产进行保全、冻结的,那么经济纠纷会冻结房产吗?下面由若悠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经济纠纷会不会冻结房产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经济纠纷提起诉讼时,法院依据申请人的请求,是有权对当事人房屋或者其他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二、法院查封房产需要什么手续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是在提起财产保全或强制执行的程序时,人民法院将有可能对房产进行查封。手续如下:

(1)法院向国土房产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及附带的法律文书;

(2)办案人员向国土房产部门出示法院工作证,并分下列不同情形办理查封手续:

A、被查封的标的物已核发房地产证的,应提交国土房产局档案室出具的查册表;

B、被查封的标的物是预售商品房的,应提交房地产交易所出具的该预售商品房的交易情况表或该楼盘的明细表;

C、被查封的标的物是土地的,应先到国土房产局档案室查清该土地权属情况,并提交查册的书面结果。

(3)国土房产部门根据法院提交的资料,进行查封处理。

三、法院查封房产,但未告知登记机关,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

法院查封房产,但不告知登记机关的极为少见。即使不告知登记机关,如果被执行人不对被查封的房产进行处分,也不会有争议产生。即便有争议产生,如果登记机关没有为被执行人办理处分该房产的权属登记,争议也不会涉及登记机关。因而,这种争议的产生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法院未将法律文书送达登记机关;二是被执行人违法处分房产;三是登记机关为其办理了权属登记。

法院未将法律文书送达登记机关,登记机关就无从知道应当协助执行的事项。在这种情况下为当事人办理权属登记,不应对房产被查封一事承担责任。但是对于被执行人来说,如果知道房屋被查封,而仍然对该房产进行处分,如转让或设定抵押,这种处分是无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承受房产的一方,一般也不能按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4)15号文中第十七条的规定处理:即承受房产的一方如果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且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就不予查封。因为第十七条规定虽然用了“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的字句,但是其中的“被执行人”在是指在进行房屋买卖时还不是“被执行人”,而是将成为“被执行人”;其中的“出卖给第三人”则是在房屋被查封前,双方已发生房屋买卖的民事行为。否则,该条后文就不会有“人民法院不得查封”的表述。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经济纠纷会不会冻结房产”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经济纠纷提起诉讼时,法院依据申请人的请求,是有权对当事人房屋或者其他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的。欢迎到若悠网。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