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民事 • 正文

对于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标准

发布时间:  浏览: 83 次  来源:网络

一、对于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标准

1、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正确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其他犯罪。刑法分则某些条文规定的过失犯罪,如失火罪、过失爆炸罪、交通肇事罪等,也往往发生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但它们都是因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是业务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规定这些犯罪的刑法条文与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法条文,形成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特别法条论处,不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刑法第233条在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及其法定刑之后指出:“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正确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二者有相似之处:部发生了他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都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人希望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死亡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后者的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发生死亡结果并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前者的行为人在预见到死亡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其行为,是因为他认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后者的行为人,在明知死亡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其行为,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行为人没有考虑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

3、正确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应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应当根据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客观环境,判断行为人对死亡结果能否预见、应否预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4、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套用故意伤害致死的模式,定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罪。

三、过失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

第一点伤葬费。

丧葬费的赔偿金额是法院上年的正常职工平均月工资水平。一般是以6个自然月的总额来计算的。

第二点是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用。

被扶养人的生活标准是按照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个程度来界定的。生活费用的赔偿金额是法院上年的城镇人均消费和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来算的。

第三点是死亡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的标准是这样计算的:

城镇的居民是这样算的:

死亡赔偿金等于上年度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后乘以20年。其中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减去60。75周岁以上的为五年。就是说要乘以五。

农村居民是这样算的:

死亡赔偿金等于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后乘以n。这个n等于60周岁以下为20年,60周岁以上为实际年龄减去60。75周岁以上为五年。

赔偿权利人要举证证明其所居住的地方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对于现实没有赔偿能力的,赔偿义务人是可以请求以你其它方式给付,法院也会考虑。

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其实行为人主观恶性不大,但此时毕竟造成了他人的死亡,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因此就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处罚,具体的内容还要看事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希望过失致人死亡罪标准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网咨询专业律师。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