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健康常识 • 正文

保健品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发布时间:  浏览: 544 次  来源:网络

现在的保健品广告做的是天花乱坠,很多人并没有缺什么却总是要买上一些试试,其实保健品毕竟不是药物,不能治疗百病,没事多吃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保健品的范围非常宽泛,广义的保健品泛指一切保护健康的商品,狭义的保健品则仅指有益于健康的食用品。

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虚弱应多吃些滋补品来增加营养,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够强健应多吃些保健品。滋补品、保健品、强化食品、营养素等,概念常常混淆不清。

缺什么补什么

将人体较易缺乏的营养物添加到食物中就构成营养强化食品。例如,因为我国人群普遍缺碘,普通膳食碘含量不能满足人体需求,所以国家强制推行将碘加到食盐中制成含碘盐销售,这大大降低了呆小病和地方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缺碘性疾病的发病率,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此外,还有含铁酱油、添加了维生素D和钙的牛奶、添加了赖氨酸的面包、添加了B族维生素的面粉等。如果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这些强化食品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盲目补,补出病

反之,盲目服用者是有害无益的。例如,过量服用维生素可使人中毒:维生素D中毒者可表现头痛、厌食、烦躁、口渴多尿以及内脏钙化等;

维生素A中毒可表现脑、肝脏、骨骼的严重病变;维生素C过量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性尿结石以及胃肠症状等;维生素E严重过量可使人体免疫功能受损,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系统以及糖代谢等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维生素B过量可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赖氨酸过量可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补锌过多可致人出现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补铁过多除可致人出现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长期过量补铁者还可因内脏铁质沉着导致严重后果。

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抗恶性肿瘤、抗衰老的有益作用。在物质匮乏时期,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少数地区因水土中含硒量过低导致当地居民易患“克山病”,给病人适量补硒后这种地方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时至今日,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我们基本不再受食物缺硒的困扰,即便在较贫穷地区,人们只要能吃一些动物性食物也大多能确保每人每天50微克的生理需要量。对于少数老年人、某些疾病的患者如果有缺硒的问题,每天吃一粒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复合型营养片就够了。

一般人服用市场上各种含大量强化硒的保健品是弊大于利的,因为我们对硒的生理需要量和中毒量是非常接近的,因补硒过量导致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硒中毒可致人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神经系统的某些症状等。

别花钱找罪受

蛋白粉、氨基酸类营养素对消化功能差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是极好的补品,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些能正常饮食的人花费可观的支出经常服用这类营养素是达不到滋补的目的。因为这样的“进补”既浪费又破坏了饮食的平衡。个别未患大病的人,要求医生给自己静脉输注多种氨基酸、白蛋白等则是有害无益的。能从饮食中获取的营养素决不应从静脉输注,否则不但白花钱还会增加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和损害肝肾功能的风险,这无异于花钱找罪受。

吃补品也许是面子事

有的人笃信“以脏补脏”,以为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问题就可以靠吃动物的相应脏器得到滋补,这值得商榷。吃猪脑、猴脑等能否提高智商?大概仅在人体缺乏磷脂时针对性补充才有点益处。“吃牛鞭可以提高性功能”则毫无科学根据,纯属以讹传讹。“多吃甲鱼可以大补,长寿强身健体”,这可能是因龟类寿命长而凭空演绎出来的良好推测,其实没有人能提供出像样的证据。至于“燕窝鱼翅、熊掌鹿尾”,吃得仅仅是美味或者干脆就是脸面,而与营养倒是没什么大关系的。例如,鱼翅就是鲨鱼鳍,做出的佳肴口味酷似粉丝,因其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所以营养价值仅与肉皮冻相当。

长期服参出事的可不少

人参是中药中的上品,因其含有人参皂甙、刺五加等成份而具有很多药理作用,但有人将其当作补品而滥用却会适得其反。不少人未经中医大夫指导长期服参结果出现激动不安、烦躁失眠、血压波动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症状以及皮疹、便秘、鼻衄等“上火”表现。

别指望靠保健品强身

保健品既不能代替平衡膳食,也不能代替治病的药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面的营养素,只能靠正常膳食来供给。

有人说,有些食物吃了特别好,是滋补佳品、抗病良药。的确,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于仅仅缺少某种营养素的人来说,这是很正确的,因为针对性地进食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缺少多种营养素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这就不对了。因为食补的原则也应该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而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也就是不能指望靠一种特别的滋补食物来强身健体。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营养素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才对我们的身体具有滋补作用。对于已经患上某种疾病的人来说,这就更错了,我们不要因期望得到其“疗效”而影响正规治疗,把滋补品当成灵丹妙药只会贻误诊治导致疾病绵延甚至恶化。

日常生活中人们嗜补求寿反受其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当引以为戒。

总结:保健品价格不菲,但是你想让保健品达到广告上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觉得保健品可以治病,那不过是商家的过度宣传罢了。(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作者: 刘玄重,刊期:2012.08,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