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健康常识 • 正文

这样睡觉身体棒不生病

发布时间:  浏览: 952 次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睡的好身体棒不生病 科学睡觉5高招

第二章:睡觉VS健康 你会睡觉吗

第三章:夏季晚睡早起符合养生原则

睡觉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方式,睡觉防病效果非常好,因此大家都应该好好睡觉。如何睡觉最保健呢?下面小编告诉你科学睡觉方法,快去看看吧。

睡的好身体棒不生病 科学睡觉5高招

每天充足的睡眠是一切生活的强力保障,可你知道吗,睡觉不止能补充体力,更是身体的第一大补。老中医提醒:睡觉最大补,注意5点更能防病!

一、睡得晚危害大

专家提醒,夜里睡得晚易伤胆,还会患抑郁症。

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皇帝内经》云:“气以壮胆。”“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京最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二、最佳睡觉时间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所以大街上脸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若想长久保持睡颜姣好,就应早睡早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觉外,中午午时(11-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午睡被称为美容觉,养颜效果明显)。

三、睡觉房间不宜过大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四、晚餐过饱很不健康

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中老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诱发糖尿病。同时,晚餐过饱,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故晚餐不能吃得太饱,更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这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抢救不及,往往会危及生命。

另外,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就扰动了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阳盛则热,就会睡不好觉,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晚饮不宜过饱,也是怎样睡觉最补的好方法。

五、起床时间要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由此,知道睡觉的更大好处了吗?睡觉大补更有益健康。老中医提醒:睡觉也大补,注意5点最能防病。

睡觉VS健康 你会睡觉吗

左侧卧位VS胃病

胃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胃溃疡、各型胃炎和消化功能障碍等。从解剖学上看,胃大弯以及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左侧。肖友文说,左侧睡会使胃部反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数量会大大多于正常情况,而且持续不断,容易引起胃部灼痛,从而易导致胃病。因此,右侧睡不会压迫这些器官,有利于消化道内食物由上到下的顺畅运行。但是,患有食管回流这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最好左侧睡。

俯卧位、左侧卧VS心脏病

研究表明,俯卧位易使呼吸不自由,压迫内脏,引起噩梦,并影响脸部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容易老化。

左侧卧位,不仅会使睡眠时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增大,不利于心脏的输血,也容易做噩梦。

心脏病患者睡眠以右侧卧为好。因为心脏在左胸位置,朝右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右侧,相应减轻心脏的负担。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切忌俯卧和左侧卧。肖友文特别提醒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宜睡10—15度倾斜的床,上半身高,下半身低,使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减少,有利于心脏休息。

枕头过低VS高血压

枕头过低会使脑部血流量增加,时间长了对高血压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过高也会感到不适。一般来讲,枕头高约15厘米比较合适。

另外,肺气肿患者睡觉时也要注意睡姿。肺气肿患者应该仰卧,并抬高头部,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患有肺结核的人则应该侧卧,有利于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

卧位优缺点比较

右侧卧位的优点:右侧卧能使全身肌肉松弛,呼吸舒畅,还能使心脏、肺脏和胃肠的生理功能降到最低限度,这时心脏不受压迫,肺脏呼吸自然,能保证身体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故有助于胃的内容物排出。

右侧卧位的缺点:右侧卧位可使右侧肢体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回流而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

仰卧位的优点:仰卧位,肢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因而不容易疲劳,且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

仰卧位的缺点:有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比较肥胖的老年人,在仰卧位时易使舌根向后坠缩,引起呼吸不畅而出现打鼾,重度打鼾不仅会影响别人休息,而且可影响肺内气体的交换引起低氧血症。仰卧时,手容易放在胸前部压迫心脏,易做噩梦。

因此,专家建议,睡觉不宜选择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右侧卧位,仰卧位次之,易打鼾的中老年人和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人最好选择右侧卧位。

睡眠,是人类一种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具有特别的美容功效。

首先,入睡前室内空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做些轻量的体育活动,像散步、面部按摩等,同时还要避免进食。

临睡前,用性温的水溶性清洁剂清洗面部,之后用婴儿油或植物油涂眼周,有养护和防皱的功能。

睡时枕位可稍高,以免眼袋的产生。同时,睡眠还不易过度,以免面部浮肿的出现。

睡姿对面部、头部有影响。习惯仰睡的人,一般面部呈扁平形,后脑勺偏扁圆形;连两只耳朵也比一般人外张得厉害。而习惯朝一个方向侧睡的人,面部则明显不对称,后脑勺凸出。

睡姿对体型也有影响。习惯仰睡的人,一般背直胸挺,但两腿不易自然并拢,因此行走时很难成一条直线。而侧睡的人,斜肩的比较多,不少人还有含胸伤背的体态。偏于一侧睡觉的人,则大多数两肩不对称。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能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的最佳方法,是正确的睡眠姿势。只要坚持仰面而睡,少量的侧着睡,再辅以适当的面部美容,面部的皱纹就会逐渐消失。睡姿的理想比例是:仰睡时间占70-90%,其他姿式占10-30%。因为当一个人仰面睡觉时,面部肌肉呈放松状态,而侧或趴着睡时,面部皮肤就会绷紧。如果枕头太高,头部就会下滑,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双下巴。

夏季晚睡早起符合养生原则

夏季养生原则为晚睡早起,适当午休补充精力,这种做法符合养生原则,不用担心伤害健康。

夏天夜晚闷热潮湿,很多人睡不好觉,在床上辗转反侧,十分难受。如果再因此减少了睡眠时间,往往心情会特别不好。“其实,夏季比其它季节少睡眠1小时,没有问题,就是要注意,入睡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2点。”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许良指出。

夏季的特征是昼长夜短,人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是符合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的。许良医生说:“天气太热,也不容易入睡,比平时推迟半小时左右睡眠,早晨还是按平时时间起,甚至早起半小时左右,对健康没有影响。”

但是,不可以硬性推迟睡眠时间甚至熬夜。“过时不候”是人的睡眠特点,如果在困倦时不及时入睡,过了最佳时间就会难以入睡甚至失眠。

许医生建议,夏季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12点。中医所提倡的人必须睡子午觉,子是夜晚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午是白天中午11点到13点,老年人如果能每天中午小睡一会儿,对养生是有一定益处的。

夏季养生尤其应该注重午睡。夏日中午,艳阳高照,最易使人伤暑,加之夏日夜短,更需要白昼午睡补充,消除疲劳,补充精力。午睡以半小时以内为宜。

重视夏季睡眠养生,饮食问题也不应忽视。夏天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酷暑当令,汗出较多,应当饮用一些饮料,以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绿豆、百合等,皆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健脾养阴作用。不要只图一时之快,贪食冷饮,损伤脾胃,进而干扰睡眠。

总结:综上所述,睡觉也是一门学问,睡的好的话,精神好、身体棒、不生病,因此大家一定要照着以上的方法去睡觉哦!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