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健康常识 • 正文

是否老放屁就是肠胃不好 经常放屁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  浏览: 704 次  来源:网络

有的人总爱放屁,走在路上还好,绷不住就真的很难堪,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天放多少次屁才正常的呢?下面和若悠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常放屁的原因

人在吃食物时,由于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产生了较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同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所以,放屁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

饮食原因

放屁过多与饮食有关,如吃了豆子,中含有很大比例的低聚糖,人体不能吸收这种物质。当这些糖进入肠子时,细菌就开始工作,并产生大量气体。

吃过多甜食或淀粉类食物

吃了过多的甜食或淀粉类食物,如红薯,土豆、面食等会使肠腔产气过多,导致放屁次数增多,粪便量加大。此时应当减少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量,使饮食达到平衡。喝了大量牛奶,吃了洋葱、豆类等食物,也容易引起放屁次数增加。

消化机能弱

放屁次数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当一个人消化不良时,其肠道细菌发酵快,容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排屁。

进食时狼吞虎咽

进食时狼吞虎咽,以及习惯性吞咽动作过多,经常吞咽口水,导致摄入的空气较多,也会造成放屁次数增加,这些都是正常的,无需治疗。

一天放几个屁最健康

正常情况下,人一天放屁的正常值是不超过10个,如放屁次数过多,大于正常值,有可能是出现了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等疾病。

如何治理“放屁”呢?

如果“放屁”不断、而且臭气熏天那就肯定是身体有问题了。当然,引起“放屁”的原因与人的饮食也有关系,抛开这些我们来谈谈病理的“放屁”该怎样处理呢?

治疗腹部胀满、不时排气,中医常用的有五种处理方式:

实热内结

症状:腹满或硬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燥。

对策:可用承气汤加减来泻下热结。

配方:枳实5枚,大黄4两,芒硝半升,甘草2两。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脾胃虚寒

症状:排气不臭,腹中满胀,喜暖喜按,或进热食热饮较舒服,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对策:可用理中汤加减来温补脾胃。

配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寒湿内聚

症状: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

对策:可用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来温化寒湿。

配方:苍术15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

湿热蕴结

症状:腹胀恶心、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味臭、排气亦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对策: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来化湿清热。

配方:厚朴2钱,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1钱,香豉炒、焦栀各3钱,芦根2两。

宿食停滞

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见食物觉恶心、大便泄泻味臭并含有不消化食物、排气有腐臭味。

对策:可用保和丸加减来消食导滞。

健康体现

屁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吃的食物,有些未被分解。未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纤维和糖类,就成为大肠菌的食物。大肠菌饱餐后就会排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造成一股气压。当压力太大时,就会被排挤出体外,形成了屁。

屁的多少与人们的饮食有关。有些人爱吃洋葱、生姜、生蒜、薯类、甜食、豆类和面食,由于上述这些食物含有可产生大量氢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基质,所以食后往往会废气大增,不断放屁。

屁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消化不良时,肠道细菌发酵快,容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排屁。

有个科学家调查发现,一个人每天放屁大约14次。每天,每个人释放的废气,大约500毫升左右。

屁虽臭,但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要,它对人的健康有利。一个人一天到晚不放一个屁,这对健康不利。一年到头绝不放屁的人,极有可能是胃肠道出了毛病。

正常人每天都会放屁10至15次,约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气体。屁的气味、多少都能指示消化道的健康状况。

若屁多但不臭,可能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等。

若屁多且臭,可能有消化不良。

若屁奇臭难闻,可能有消化道出血、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炎症。此外,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组织糜烂,蛋白质腐败,由于细菌的作用,放出的屁也会很臭。

若无屁或少屁,并有如腹痛、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气过水声等症状,则可能是肠梗阻。此外,腹部手术者,其肠蠕动会出现反射性抑制,胃肠内气体和液体滞积,也会出现无屁的情况。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