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急救常识 • 正文

注射液 怎可用口服?

发布时间:  浏览: 591 次  来源:网络

王大妈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每次疼痛一发作,医生就要给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硫酸镁。一天早晨她吃了个荷包蛋之后,右上腹又疼痛起来。王大伯想起医生说过静脉点滴硫酸镁能止痛,口服作用还不一样吗?于是,他就将上次未用完的两支硫酸镁敲碎让老伴喝下。疼痛倒是略微减轻了,但中午时分王大妈却拉起肚子来,半天多达十多次。王大伯赶紧带她来看急诊。

“为什么硫酸镁静脉滴注能止痛,而口服却出现腹泻呢?这是药物使用途径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相同的缘故。口服硫酸镁针剂后,因为肠道不容易吸收而形成高渗状态,阻止水分吸收,使肠容积增大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肠蠕动增强,引起导泻作用。一般服用4~6小时后,可引起水泻,大量饮用后作用更快。”医生说。

其中注射给药是将灭菌的药液注射到身体的一定部位,被吸收后发挥作用。常用的注射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给药。其优点是吸收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药物不经过胃肠和肝脏而直接进入组织和血液中,作用快捷,很适用于急救和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注射用药的缺点是不够安全,给药不方便,需要专用器械等。

口服给药只适合于口服药,注射液绝大多数是不能口服的。因为注射液口服后,在消化道内受到胃酸及消化酶的作用,很容易被分解破坏,降低或失去药效,例如青霉素钠盐和钾盐、肾上腺素、胰岛素等,只能制成针剂,注射用药,不能口服。又如治疗血吸虫病的酒石酸锑钾,口服时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制成针剂就可避免这一副反应,较好地发挥药效。

从王大妈的事例可看出,给药途径与方法不同,药物吸收的速度和体内的浓度就不一样,最终导致了用药效果的差别。有些药物因本身性质决定,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果将针剂改为口服,则会出现药物不吸收、吸收不规则、不完全,导致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而影响疗效。临床常用的头孢哌酮、抗结核的链霉素等,就不能口服。

近年来,临床上有些医生开处方时让病人口服注射剂,比如柴胡针、鱼腥草针、维生素D针等,并称针剂质量好,口服的疗效也好,这完全是误解。柴胡、鲁腥草等针剂,每毫克只相当于生药1克,口服后受到胃肠道酸碱度和消化酶的影响,真正能达到的血中浓度远远不足以发挥有效治疗作用。显然,滥用针剂口服的“理论”是荒谬的。

临床上,有时医生嘱咐慢性胃炎或胃溃病的病人口服庆大霉素针解离度,在胃肠道几乎不被吸收,故可在胃内保持较高的浓度,用于慢性胃炎的疗效很好,又避免了对耳、肾功能的损害。但是,这种较好的疗效来源于庆大霉素本身的抗菌作用,而并非“针剂”的功劳,类似的针剂口服有效的情况也绝少有的。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