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生气,而且常生闷气,容易把气出在家人上,怒气从何而来呢?精神科医师王浩威认为,怒气的源头是情绪处理不良及压力无从宣泄,心理学者黄国彦建议,不妨找个出气娃娃,健康地生气。
日前在台湾董氏基金会举办的「你也是生气族吗?」座谈会上,董氏基金会执行长叶金川、台大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王浩威、政大心理系教授黄国彦、作家蔡诗萍、艺人柳翰雅、伯仲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吴志扬等人,纷纷谈到自己的生气经验及消气的法门。
根据董氏基金会的调查,天天生气的人常因为身体不好而生气,叶金川指出,身心是一体的,很多证据指出常生气的容易罹患心肌梗塞,生气是一种负面情绪,经常处于负面情绪中,也会引发身心症。
王浩威也表示,很多杂病起于情绪调适不良,这种生气对事情没有帮助;此外,大多数人生的是闷气,处理闷气与eq高低有关,有些人之所以回到家中对家人生气,其实对家人没什麽好气的,但压力累积一天之后,为了形象不方便在外人面前生气,只能带着一肚子的闷气回家爆发,使家人成了受气包受害最深。
蔡诗萍认为,年纪大、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较少生气,除了修养功夫够之外,往往他们比较有本钱让年纪轻、社会低的人对他们忍气吞声。
只要是正常人,没有人不曾生过气,王浩威及黄国彦说,事实上,人需要适度的生气发泄情绪,代表y世代的柳翰雅则说,她在青少年时期常常发脾气,现在才知道有些怒气来自于压力,人活着是一口气,适度的发脾气有益健康。
蔡诗萍的出气方法是「一分钟法则」,就是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生气,生气发作限定一分钟内结束,生气时请留馀地,给对方下台阶。
吴志扬认为,培养幽默感是消气的好方法,当一个人有幽默感时,可以跳脱愤怒的情绪,笑看自己的怒气,有时 有些事情是又好气又好笑,不妨多想着好笑的一面摆脱怒气。
黄国彦则认为,生气时可以以社会可容许的方法出气,例如对着不倒翁娃娃出气或着打球时把球想成令人生气的事物用力打,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转移作用;更高明的把怒气升华,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其中一例是以前的成渊国中把容易发脾气的学生组成排球队,不到两年,就夺得排球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