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感,也称“自尊感”。感到自己优越于他人的情感。自卑感的补偿机制。
追求“优越感”导致的完美主义,有时完美主义来自于成为一个“神”的努力。过去的创伤性的经历容易导致一个人缺乏内在的自我肯定,继而通过完美主义来取悦别人来找回自我肯定。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有时孩子被关爱的无所不至,唯我独尊的时候,成天活在赞赏声中也不见的是一件好事,或者说也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因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很难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就会在毕生当中尽量保持自己的这种“优越感”,不断的寻求一种比别人强的感觉,无法面对他人的否定及不认同,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及缺点。当然这种情形的发生也可能来自于父母“有条件的爱”,只有你成为第一名我才能爱你。
当这种让身边的人以自己中心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她也会选择逃避人群,毕竟这样还可以保有成为公主的梦,不至于这个梦在现实中破灭。有时她也会选择一个受人注视的职业,好比模特、明星、空姐、或大商场装扮明丽的化装品小姐,只要能让她找到受人关注的感觉就好,职业本身不主要。当然“她”有时也是“他”,并不局限于性别,这种追求同样也可以表现在男性身上,这时要成为的就是国王、君主、可以把持一切的神。
当对这种优越感的追求成瘾的时候,就会恐惧面对现实,面对一个普通的自己。就像毒品一样,她宁愿活在这种理想化的幻想当中,也不愿面对现实。所以放弃这种病态的追求有时就好像戒毒一样艰苦,但如果不戒除,将永远无法真实的活着,永远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个他一直试图逃避的自己。
在这种寻求的作用下,一个人很轻易对自己不满、自责、自恨,甚至会有自我覆灭的冲动。因为理想的自我一直是努力追求的,现实的自己是一直努力摆脱的,但当理想无法达到,现实无法摆脱的时候就会陷入这种两难之中,即无法成为公主,也无法逃离这个可怜的平常的躯壳,对理想自己的愿望越增强烈,就越对现实中的自己厌烦,腻烦达到顶点就是自恨,自恨到达顶点就会有轻生的主意,因为既然理想的自我无法达到,那么还不如毁掉这个现实中的自己,这样也不至于在现实眼前低下头来,接收原来的自己,就可以不再面对这样残暴世界的本相,就可以一直生活在公主与神的幻象当中来自欺。
如果荣幸的话,在很长的一段人生中,他会表现的很杰出,异乎寻常,可以继续维系他的神话,可以继续保持和他人比拟的优越感,四周的人也会以为他是令人羡慕的出色的人,令人崇敬的人,一个社会上或学校中的成功者。但不要忘了理想究竟是幻想,毕竟在现实当中没有人能君临天下,没有人能永远保持优越感,没有人能永远让别人以他为核心。梦总有醒的一刻。因为他一切的“成绩”皆来自害怕自己成为一个平凡人的恐惧及成为一个超人的梦,所以当他无法再继续扮演一个全能的超人的时候,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来逃避这样一个现实,他可能会挑选放弃及退缩,不去接受挑衅,不去面对人群,当然也可能会用各种逼迫的方式来逼自己继续努力,比方他会逼着自己在各种场所表现良好,逼着自己在各各方面表现精彩,虽然现实已经告知他,这是不可能的,人无法在所有的方面做的好,表现的杰出,人无完人,但他依然不会结束这种无谓的努力,因为他即无法放弃成为神的幻象,也恐惧面对做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因为从前的阅历是如此的美妙,甚至于让他信任自己就是一个神,让她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万人瞩目标公主,所以他情愿继续这个梦,而不愿直面现实。
正是有着这种病态的追求,所以咱们就可以很好的懂得为何患者无法面对自己的任何缺陷;为何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把自己全部人否认;为何被人拒绝是如此的恐怖;为何要赢得所有人对他的爱好及认同,为何会对来自于他人的伤害如此的敏感。因为他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毕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他无法接受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的现实,无法放弃并且病态追求的吸引力。
有时这种病态的自负与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种自我掩护的方式。有时是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有时是为了防止成为某个人。
当一个人把幻想化的自我当成事实,就会害怕现实,就会胆怯现实中的自己。当他病态的自负被现实刺穿的时候,他可能会抉择废弃;可能会变得易激惹,对生活中来自于别人的一点小的损害而耿耿于怀甚至会去报复,因为只有这样才干持续维系他完善自我的形象,能力不至于让病态的自信幻灭。
当然,有时这种报复的倾向不一定以显明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仅仅是在内心中感想到强烈的愤怒及不满,比如:当他人开了自己一个玩笑;当他人对自己哪怕有一点的伤害;当他人没有表现出对自己足够的尊敬的时候,患者内心中的恼怒就会变得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愤怒及报复的冲动和刺激事件本身基本不成正比,就好像别人无意中踩了他一脚,他就需要打别人一拳才能消气一样。即使这种易激惹的情感已经影响到了他的重要人际关系,他也很难意识到,这是因为自负受损而非现实伤害才让自己如此失去理智。正是因为他要维系一种与他人相比的优越感,一种成为超人的自负所以才会无法忍受那怕一点伤害。
为了维系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有时患者还会无意中把自己表演成为一个“圣人”,一个唐僧或佛祖式的人物。一个大学生,生活中充斥了无数的担心与恐惧,因为就算是吐一口痰他都无奈谅解自己这样“罪过”的行为,更不要说当学校作业多的时候抄一次别人了功课了。
他的生活中布满了不确断定性,他必须让他人赞助自己来寻找肯定的谜底,就算是错了自己也不必承担这样的一个责任,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纯洁性”,所以当他今天上网了;当他多花了多少元钱在午饭的时候给自己加了一条鱼来吃;当他在军训的时候偶然偷勤;当他在吃肉就认为自己杀生的时候,就必需给亲人一遍一遍的打电话,来求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只有一直的求证他才可以逃避自己需要承当的义务,他才可以犯过错,因为就算错了,也是亲人错了,而非自己错了。这样他就继续可以维系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恐惧不安,无法忍耐。当然这种完美主义的标准也会外化,当他用这种圣人的道德观来要求自己的时候,也会用这种道德观来权衡别人,当发现别人也没有做到,包含心理医生,他就会对他人及这个世界感到扫兴。
但问题不在于他自己不够好,他人不够好,这个世界不够好,而是他用圣人,用一个足够好,足够完美的尺度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无意识中就把自己标榜成为一个圣人,一个相对纯粹的人,所以,任何违反他的价值观的货色都是让他恐惧的,其实他恐怖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恐惧意识到自己实在也仅仅是一个一般人的现实。
从上面的剖析得悉,恰是因为追求优越感或为了逃避内心中的恐惧及焦急,所以,一个人把理想化的自我当成实在的自我,把想像当成了现实,他就无法面对做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无法面对这个普通的世界。
这样,他就会迷失真实自己,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真我,而是为了病态的自负及追求优越感,以证明自己的出类拔萃及不同凡响,来满意理想化自我的等待。所以,即便他有令人爱慕的工作,圆满的家庭,良好的经济前提,美貌的表面,良好的学历,他都不会真的幸福,因为他抱有成为超人的追求,所以他不会关注自己哪里足够好,只会关注哪里不够好。
所以,就算他已经令人羡慕,依然不会对自己满足,因为做为平常人总有不够好的处所,但这不合乎他的追求,他的追求是“全都好”,这样他才能觉得有价值,这样他才能知足自己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及自负的需要。为了达到这样的宿愿,他会取舍过于追求胜利而无法面对失败,当然也会表现为极度敏感的报复心理,或为自己设定圣人般的行为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维系一种内在的自负的需要,而非真实自我的需要。
所以就算他努力去挣钱,也许他爱的不是钱自身,而是钱带给他的价值感与优越感;兴许他会结婚,但他不是爱那个人,而是为了找一个人“完人”,来匹配自己高尚的“品位”或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他会极为善良或与世无争,但这种仁慈的背后暗藏的却是通过善良来证实自己是一个圣人,而不是为了善良而善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