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心理健康 • 正文

怎样处理未成年同性之恋

发布时间:  浏览: 676 次  来源:网络

同性恋一直是社会的特殊人群,那么这群特殊人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让我们走近未成年“同性恋”一族!

初中更易产生同性依恋

彭校顽(广州市某中学初三级级长)

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广州市培正中学初三级级长彭校顽表示,同性依恋是初中阶段的普遍现象。初中两个女生特别要好,每人潜意识都需要同性友谊,这比异性友谊更深。当她们大一点的时候,对这方面就会变得低调。另外,很多中学生由于身处较为空虚、孤单的环境,渴望情感交流,就很容易将强烈的感情投向同性,这和初中拍拖原理一样。对于中学阶段同性交往过密,彭老师认为,情感没有对错之分,这种同性依恋是很正常的,但引导这类学生在公众场合要注意形象,学会掩饰,不要引来严重误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对这类学生从心理方面合理引导。

心理依赖不是真正的同性恋爱

李伯平(青少年中心社工)

在中学阶段出现同性过密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小学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断乳,加上父母对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态度,使得青少年一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中学生处在特殊年龄段独有的心理变化,他们心理处在半成熟区,对外部事物很好奇,喜欢去尝试。三是由于在中学阶段,男女社会角色基本建立,身体发生显著变化,渴望恋爱,但往往在恋爱过程中受挫,没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异性恋失去信心,转而倾向同性。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恋爱,只是心理上的互相依赖。建议家长和老师加强同孩子的沟通,多一些青春期教育,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要过分唠叨,更不要强制,否则将适得其反。

长辈多引导 扩大孩子交流群

曾锦华(广东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

现在所谓的中学生同性恋是伪同性恋,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身理解、生理发育理解、想了解异性的一种心理认知障碍。虽然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但对信息的认识始终处在外观平面的程度 ,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是不容易逾越这个认知障碍的。曾先生讲到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在来初潮的时候,由于之前没有获得任何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被吓得大哭。其母亲问清原因后,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并给她讲了很多关于女孩子青春期的事,而且还教她关于这期间怎样处理生理卫生等知识。本以为女儿会安心,没想到女儿反而哭得更厉害,女儿告诉她,电视广告上是蓝色的,而自己的是是红色的。曾先生说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孩的母亲已经做得够好了,然而社会咨讯的原因使得孩子难以区分真假,于是孩子就有一种回避心理,他们只能与自己有共同爱好和话题的同性,共同分享自己的心理担忧和 困惑。于是他们在行为举止上也许会有亲昵的动作,更有甚者,会觉得自己已经恋上对方,这都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而带来的联想,把同性当作了自己的‘前哨阵地’”。“我建议父母或者老师不应把这种情况当成洪水猛兽、大逆不道,而对孩子大加指责或者责骂,而是应该扩大孩子的交流群,给孩子创造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在她们的生活中,这些关键词也许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宇春 中性路线超女偶像

吉本芭娜娜 日本作者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中除了死亡、离异、乱伦、超能力外,变性、女同性恋,和‘个人的分裂’等也是常有的主题。

《蝴蝶》 由何超仪和田原主演的这部影片讲述了已婚中年妇人与年轻女生之间的暧昧感情,曾一度成为受争议的香港女同电影。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