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养生保健 • 正文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 不同人群不同灸法

发布时间:  浏览: 410 次  来源:网络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三伏灸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很多市民在夏天的时候都会选择进行三伏灸,三伏灸就有养生治病的功效,但是很多在操作的时候都存在很多的误区,那么你知道三伏灸的正确的操作方法吗?接下来一起跟随小编学习一下吧!

成人和孩子的操作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使用三伏灸一定要注意,不同的人群使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一起跟随小编去看一下吧!

选取玄胡、白芥子等多味中药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相应穴位,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

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疱,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贴药后须注意事项折叠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三伏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三伏灸其实也就是有些医院说的冬病夏治,每个医院的三伏灸配方都会有所差异,需看具体情况用药,一般来说这些针、灸类的治疗方法都属于中医,可以去中医院针灸科咨询一下。

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此时为温煦阳气,是祛散寒气的最佳时机。一些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如能在此时进行天灸治疗,对于预防这些病在冬季的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灸。天灸则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目前最常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劳等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的穴位来进行。

三伏灸的具体方法是:选取麻黄、元胡、白芥子、甘遂、细辛、麝香等药物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双侧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贴3-6小时,儿童给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农历节气“夏至”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第六或第五庚日为末伏.、

贴药10小时内不能冲冷水澡

据悉,三伏灸所用的药物为膏状,由传统的药物加工改良后制成。使用时以胶布将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不同。成人一般贴3-6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灼痛感,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须注意的是,贴药10个小时内不宜冲凉;若皮肤长有疱疖或破损,或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等疾病,以及2岁以下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都不宜用三伏灸贴敷治疗。

中药穴位敷贴注意中药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宜暴露,避免覆盖患处。

结语:以上就是若悠网为您总结的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知道在使用三伏灸的时候该怎么操作了吧,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养生的功效,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哦!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