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以食养生,正在为数不少的职场人群中渐次普及。这种引领时尚的膳食理念,以普及现代营养学知识为契机,力图更新传统的民族膳食观念,并全面提升全民膳食文化素质和健康饮食水平。现代营养学知识的普及,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科学搭配营养素,注意食物禁忌。
崇尚食养特别注重在日常膳食中选择“养食”
我们将所有益于提高人体抗御现代疾病的免疫能力的天然营养的食物或食品,简称为“养食”。
“养食”的基本特点:
一是自然本色。以食品为例,养食原料采用的都是来自于自然生态有机农业的“有机作物”,这些有机作物是在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中完成的,其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这些有机作物在被加工为食品过程中,也不使用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添加剂,强调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形成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二是原汁原味。即保持食物的天然营养和自然风味。比如做鱼片时,只简单地烤制,不加任何调料,充分保留食物本身的营养和味道。再比如煲汤和煮各种食材时,不像以往那样要放淡奶、味精、鸡精等多种调味品,而只放盐。这样做出来的菜品可能味道要比多放调料的清淡一些,但食用这种菜品肯定要比传统美食更为营养。
三是营养配餐。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如何构建人体健康的新兴科学,营养学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防止疾病,它不同于研究食物本身的饮食学。要进行营养配餐,首先要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然后根据人体对热能、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选择搭配食物,进行合理烹调。其次,每天三餐总食量的分配,按3:4:3的比例较为合理,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由于现代营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把科学搭配营养素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的食物与食物之间的膳食结合,并且注意食物禁忌问题。
崇尚食养是对祖国传统膳食文化精髓的发扬光大
“食养”的概念最早来自2500多年前的中国第一部医学专着《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写道:“轩辕氏出,教以烹饪,制为方剂,而后民始得遂养生之道。”中国第一部农耕专着《齐民要术》收集谷类、豆类植物有十多类,约200余种;蔬菜约20多类、100多个品种;鱼、肉、蛋约百余种。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为人类选择和生产了极其丰富的食物原料,并且建立起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兼食水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的膳食结构。这种膳食观的成功实践,形成了中华民族“寓养于食”饮食养生保健的理念,为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众所周知,传统膳食文化讲求色、香、味,以味为上,追求感官舒适,味觉的享受,口腹的满足,正如《孙子》所云:“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在传统膳食文化中,由于营养学尚未建立,关于对食物营养如何保留和吸收消化的关注,并不占有突出的位置。
引领现代社会饮食时尚的人们,其膳食理念,讲求色、香、味、养,以养为上,讲求食物营养的合理搭配;在尽量保留食物或食品的天然色、香、味的同时,更关注其有益于提高人体抗御现代疾病的免疫能力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其养生保健的功能。这种膳食理念,建立在掌握营养学基本知识的理性基础上,在传承祖国传统膳食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加注重食物的强体养生价值,以此指导日常的膳食选择和营养配餐的实践。
以“食养”满足自身营养均衡和强健肌体需求
“食养”不同于食疗,正如营养学不同于医学。作为医生从读医学院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整个从医生涯,首要研究的始终主要是疾病而非营养问题,尽管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对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医学的目的始终是治病救人。而营养学,其目的始终是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有心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现,有些所谓的病状并不需要去医院求助于医生或医药,而只需要对症补充维生素或营养素。这些维生素或营养素,原本就包含在我们常见的各种食物中,只是由于人们缺乏营养学知识,不懂得日常食物的营养搭配或合理膳食,甚至长期进食有配伍禁忌的食物,结果是,虽然每天按时进食,却根本得不到或无法吸收消化食物中应有的维生素或营养素,如同在摄取劣质的毫无营养的食物,使自身原本健康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逐步被干扰而导致紊乱甚至受到损害。
其实,原本健康的我们并不需要进补药膳或谈论食疗,所需要的,只是通过一日三餐的合理膳食和营养配餐,满足自身营养均衡和强健肌体的营养需求。应用营养学知识,能够保证我们的情绪、容貌和肌体处于最佳状态,使我们所希望拥有的积极、健康、长寿的人生梦想变为现实。
我们衷心希望,现代食养能渗透千家万户,逐步更新全民膳食理念,促进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适应时代进步不断提升膳食质量和现代营养配餐意识,形成合理的、科学的营养膳食习惯。从而,使整个民族的膳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和根本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