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一种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同仁提醒广大市民,小时候钙摄入量的长期不足及缺少运动,将导致中老年骨骼不能达到最佳骨密度,并加速中老年期骨骼中钙质流失的速率,加剧骨质疏松程度。
补钙要点1:从小开始“存入”钙
别等到危险期到来才临时抱佛脚,关注起补钙。各项研究表明,儿童期和25~30岁的最佳钙摄入量对个人的峰值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钙量,到35岁时就不能达到最佳骨密度,中老年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张同仁解释说,我们骨骼的大小和强度在一生的前30年持续不断发展,通常在30~35岁时达到最高峰值,随后开始走下坡路。所以钙需要“原始积累”。家长得关注,让孩子饮食均衡以及适量地运动,从而达到补钙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自身发育,也是在为将来骨骼健康存入“养老金”。
补钙要点2:健康不偏食,钙基本够
张同仁称,“许多人都知道预防骨质疏松需要补钙,但是往往会陷入误区,认为只要吃钙片就可以补钙了。”其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常晒太阳就是补钙,且作用是无法代替的。身体健康的人,长期饮食均衡摄取多种食物不偏食,维持正常活动量,身体基本不会缺钙。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问题。
但张同仁介绍,据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为391毫克,只相当于世卫组织推荐量的41%”。看来大家饮食存有不当之处。要想达到补钙的目的可以多食用一些奶类及豆类制品,多食用一些如猪肾、芹菜、萝卜、玉米、桂圆、虾皮、芝麻、排骨、鸡汤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此外,身体能促进钙吸收的物质是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吃蛋黄、肝脏补充维生素D,从而促进身体钙的吸收。许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最大程度补充身体所需的钙质,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一碗下足料、烹制时间长的骨头汤的钙含量非常低。经营养分析发现,5大高钙食物分别是:牛奶、酸奶、豆腐、油菜、虾皮。
在饮食改善之后,如果身体有缺钙症状才需在医师的指导下吃钙片或维生素D制剂。比如,胃肠吸收功能差吸收不好,骨折了,有发育不良,记忆力差等缺钙问题才需额外补充。乱吃钙片反容易造成问题,比如过度补钙使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会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可能导致心脏病、脑病的发生。
补钙要点3:补钙不能治好骨质疏松症
门诊中,也有不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把治疗简单地等同于吃钙片。其实,骨质疏松症需综合治疗,一系列药物治疗能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代谢。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主要有钙制剂、二膦酸盐类、性激素、维生素D类、降钙素等。
张同仁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早期症状较为轻微,甚至没有感觉。只有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前屈、驼背等现象。因此医生建议中老年人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朋友应找专业的医师咨询及治疗。除治疗外,还需要每天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经常晒太阳,并进行适量的运动。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到1小时,可以做一些较为缓和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等,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