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关节病成为多发的骨骼疾病。对于很多患有风湿病、关节病的人来说,就要尤其注重关节的保养了。
秋叶黄,天转凉。秋天已经如约而至,北方的天气逐渐的开始变得凉爽起来,早晚可以感觉到秋风习习,在室外坐久了需要加一件衣服了,有些叶子也开始落了,秋收了,该收获的庄稼也该收获了,进入秋天,就是冬天的前兆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按照规律不急不躁的运转着,季节的更替不仅让大自然更加的美丽,也同时让人们去领略四季不同的温度,夏季就是炙热,秋季就是丰收,冬季是白雪,春季是百花盛开。
但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这种自然不是因为有人类的存在才这样,自从有了地球,就一直这样运转着,所以,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的更好,如果违背规律,那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轻者可能会患一些疾病,重者可能导致一些致命的疾病,再重者可能会出现天灾,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人的健康也是一样,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养生的方式,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人才真正可以生活的很健康、很长寿。立秋了,对于人们来讲是一个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是一个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段,关节疾病在秋季很容易罹患,已经得了慢性关节疾病的人,在秋季也非常容易复发。
8月正好是一年中夏秋换季的关键月份,天气变化也多端,一会下雨,一会可能艳阳高照,尤其当阴天、下雨、寒冷等天气时,90%的关节病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他们就像是天气预报一样,便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的症状。
那该如何预防关节病或者防止关节病在秋季的复发?接下来听听专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很多人把骨骼问题全部归为是和钙有关,确实,骨骼跟钙有关,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和骨胶原蛋白关联更大,尤其是关节部位,很多的关节疾病是因为缺乏骨胶原蛋白造成的,导致韧性下降、弹性下降,所以,想要预防关节类的疾病,首要的是要补充骨胶原,当然同时也要补钙。
骨胶原也是一种蛋白质, 骨胶原含量最丰富的的食材比较昂贵,比如鱼翅、海参、燕窝等。这些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但是日常的食物中也有一些是含有一定的骨胶原的,比如雪耳、猪皮、猪脚、大骨等,但是如果胆固醇高的人,吃这些食物还是要慎重,因为这些食物胆固醇的含量较高,那如果胆固醇正常的人,尽可以放心的补充。
补充骨胶原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胶原的形成。
立秋养生吃什么 立秋茄子最好吃
立秋的饮食养生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1、立秋的茄子最好吃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据说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家常蒸茄子
原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将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2、防腹泻青菜豆腐不能少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浆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我们在家做豆腐麻烦,那就改良一下青菜豆腐的烹饪方法吧。
油菜烧豆腐
原料:油菜100克,豆腐1块,红椒1个,葱、姜、蒜、油、盐少许。
做法:豆腐捣碎,油菜洗净切成末,葱、姜、蒜切成末,红椒切成小丁备用;锅烧热放少许油,油烧热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豆腐泥翻炒3分钟左右,加油菜末及红椒丁继续翻炒均匀,加适量盐即可出锅。
3、防痢疾:唐宋人秋食赤小豆
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我们也可以效仿古人,在立秋之时吃些赤小豆,稍做改良,把赤小豆做成营养粥口感更佳。
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大火把上述原料烧开10分钟后,加盖焖1个小时;再次把汤烧开,然后加入冰糖,转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再焖30~60分钟即可食用。
4、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400克,炒熟的米粉100克,酱油、胡椒粉、姜水(浸泡姜末的水)、料酒、油、香菜适量。
做法: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酱油、姜水、胡椒粉、料酒、大米粉拌匀,放入碗中;蒸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将装好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笼,上屉用大火蒸60分钟至熟透,取出后翻扣在盘中,撒上香菜装饰即可食用。
5、“贴秋膘”吃点肉
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称之为“贴秋膘”。
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