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488 次 来源:网络
清明是当地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一些港人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需要恪守清明正日祭祖的传统。
早在英治时期,中港边界纵然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早年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中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抄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的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清明也为当地带来一句俗语:“有乜拜山先讲(有甚么事,拜山再说)”,意思是说不要再说废话,留待清明拜祭的时候说吧。
但现在的香港人已经不能像以前的旧习俗要求的那样负担一系列繁琐的祭祀活动了。 年轻人没有充足的时间、金钱和耐心在清明节的时候带上香烛和祭祀物品来祭拜亲人。也许,他们选择什么样的祭祀方式形式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够记住清明节,并且在这个节日里来看看亲人的墓地,清明节的存在意义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