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508 次 来源:网络
22日,冬至。天文专家表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这天,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步入严寒季节。
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天文专家表示,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过了这天,太阳又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变短。
天文专家介绍说,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在我国民间流传有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出九”之后,中国各地将迎来春暖花开。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天文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就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同时,每年1月也是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活动最为频繁的阶段,两方面原因导致“三九”天气最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