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专家表示,秋分表示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所以人们的起居、饮食也要相应调整。
早睡早起可避免肺气受损
秋季养生不仅能防治秋季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增强人体对秋季之后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改善体质。秋分过后,市民应该做到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养收”的原则,使肺气得以舒展,避免肺气受燥邪的损害。虽然近日气温下降明显,但也应适当“秋冻”,有利于增加人体的耐寒力。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情绪积极,可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最好能动静结合,以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细嚼慢咽可生津润燥
“此时的饮食应以清润为主。”裴教授介绍,不要单一地食用老姜、生葱、生蒜等辛辣香燥之品及熏烤、肥腻之食;可以多吃蜂蜜、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萝卜、鸭肉、糯米粥、百合是很好的润肺养阴食品;此时最佳的水果是梨、苹果及葡萄等,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吃梨;瓜类水果多属阴寒性质,多吃会伤脾胃,所以此时应少吃。由于老姜、生葱、生蒜等热性食物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应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比如吃螃蟹的时候,可以加以辣椒、葱、姜等热性作料进行调配,既避免了寒凉对脾胃的损伤,又减少了热性食物引发的上火、便秘等症状。总体来说,此时饮食应多样性,特别应多吃耐嚼、富含纤维的食物,进食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生津润燥。
多吃萝卜可化痰止咳
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很多市民此时都十分注重进补,认为补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很不科学的。比如长期服用葡萄糖,不但会引起肥胖、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对身体有益,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浇油”。有些人专服某一种补品,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各脏器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调理,不同的季节所进补的需求也不同,所以不能恒补不变,应在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此时进补还应以食补为主,比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同时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避免体内废物滞留,被肠道重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