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幼儿教育 • 正文

看国外如何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

发布时间:  浏览: 462 次  来源:网络

对孩子来说,贫富几乎是与生俱来、无从选择的。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穷孩子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

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起到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孩子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优越感往往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庆幸的是,许多国家都在为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而作出巨大努力。

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也得到了高达9成的富裕家庭父母的欢迎。此外,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为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光头至少让人一下子难以分辨出谁是富家子弟,谁出身于贫寒之家。

在美国,虽说有关学生是否应该着校服上学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坚持“校服制”,而且赢得了8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们倒也不是像国人那样,认为身穿校服主要是为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爱惜学校荣誉,而是认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贫富孩子在服装上的优劣差别,从而也成功地避免了对穷孩子自尊心的可能损伤。从这一点看,显然是利大于弊。

在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当然午餐的档次完全一样,因而孩子无论贫富,吃的完全相同。

在澳大利亚,午餐一般由学生自带,但学校规定所带食品须“统一”为一个汉堡、一瓶可乐外加一个苹果。这种几乎是刻意地模糊贫富概念的做法在孩子们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平等意识!

至于东欧国家,在实行类似我国“希望工程”的“扶贫”好事时,一律不公布受惠孩子的姓名、地址。原因很简单:免使穷孩子产生过分的自卑感。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学往往给每个孩子都发放一份救济物品(如寒衣或食品),而不论孩子是贫是富。有人对此有疑问:富家子弟也许并不缺这份救济物品,“照发”是否意味着一种浪费?而学校坚持认为,让大家尽可能都能领到一份,穷孩子便就会大大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淡化贫富意识的做法无疑会使他们在涉世之初便学会一视同仁地待人接物,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完善的人格。

在我国,富人炫富还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比较谁的爸爸官大,谁家的汽车更奢华。作为家长,你是否认识到过度地炫耀自己的富有或职位对幼小的孩子的心理及人格的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吗?

富裕是我们可以追求的,作为学生,家境贫穷并不可耻。然而,以强凌弱却是可耻的,同样的道理,以富欺贫也是不道德的。学生正确面对家境的贫富很重要,面对这种贫富现象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如果把贫穷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大人要告诉孩子,养育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贫富差距及相关的事物,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同时积极地完善自我,努力学习,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和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