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幼儿教育 • 正文

宝宝学说话训练 及时矫正发音不清

发布时间:  浏览: 573 次  来源:网络

宝宝学说话训练 及时矫正发音不清
宝宝学说话训练 及时矫正发音不清

一、怎么训练宝宝说话

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按顺序和规律培养教育,使小儿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语言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当小儿开口说话后,就可以根据小儿的年龄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了,包括婴幼儿语言能力训练、多字口头造句训练、表达相同内容的训练和语言寓意训练等。

创造一个能促使婴儿不断咿呀学语的愉快环境,以提高婴儿的发音质量。妈妈的爱抚、语言和笑声,最能鼓励婴儿做出咿呀反应。家长尽量多和婴儿交谈,长时间的沉默会使婴儿感到寂寞。

①培养婴幼儿理解语言,要和小儿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就是干什么说什么,比如,吃饼干时,就告诉孩子:“等妈妈给你拿饼干去。”拿着饼干时,妈妈还可强化一下,对婴儿说:“这是饼干,多好吃埃”

②小儿会说话时,也要本着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教孩子说话。

③教小儿说话要趣味化、游戏化。如要教会孩子说“请”,妈妈就可说:“汽车来接熊猫了,宁宁快说,请熊猫上车吧。”如要教会孩子说“再见”,妈妈说:“爸爸上班去了,宁宁快说,爸爸再见。”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孩子就容易学会。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是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它不仅能够培养小儿语言的自觉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培养小儿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是一项可以长期坚持的训练。

据研究发现,那些长期坚持训练的小儿,词汇量丰富,表达清楚,口头作文能力很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出色的短文,入小学后作文能力远远超过同龄人。

表达相同内容的训练

让小儿用不同的词汇,说出相同内容的话,能有效地训练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小儿学会多种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孩子有目的、有条理地自我整理语言材料的能力。

例如,找出相同的句子,家长就可以引导小儿从多方面去思考。如从出生年代的方面就有“甲的出生年代比乙早”,从甲、乙所受的教育方面有“甲上大学,乙上小学”,从生活方面有“甲每天上班,乙的妈妈每天送他上幼儿园”等。另外,还可以从称谓方面、亲属关系方面造句。

总之,只要小儿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就会找出很多符合要求的句子,小儿表达方式也会逐渐丰富起来,语言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充满智慧。

语言寓意训练

对语言寓意的理解,以及成功地讲出富含寓意的句子,可以认为是很好地掌握了一种语言的标志。

研究表明,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不能理解一些寓意深刻的句子与文章。当然,小儿学习理解充满寓意的句子的难度是较大的,但并不是不可以,只要家长耐心地指导,不断实践,小儿是能够较好地完成的。

要培养小儿理解语言的寓意,家长首先应向孩子讲解一些充满寓意的句子,并让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应用,让他们真正学会去领悟语意中的寓意。

另外,家长还应为小儿创造必要的环境,在适合的环境中说出含有寓意的句子,这样有利于孩子理解和掌握。例如,语言中的“说反话”是最常见的含有寓意的句子,家长可以在小儿做了错事时“表扬”他,以此来让他“身临其境”地悟到“家长的表扬”实际上是最严厉的批评。渐渐地小儿就会在不同环境中学会去领悟他人语言中的寓意,并根据具体情况说出含有寓意的句子。

二、宝宝说话结巴怎么办

语言学习的确是小儿成长发育的一大关键问题。家长若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差,孩子就容易形成不良语言习惯或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标准、口吃等问题。对于无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家长要及早着手进行纠正。因为越早纠正,越容易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语言时)便有一个发音清楚、条理性强、语法规范的基础。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并形成习惯以后,再纠正错误就比较困难了。

纠正口吃的方法有:

①不要训斥和讥讽孩子,要耐心地做示范。

②让孩子听广播和电视里播音员的发声,并鼓励孩子模仿正确发音。

③发现孩子在模仿不良发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时,要及时制止,并把正确的发音告诉孩子。

④减少小儿心理紧张的环境,可以事先告知让他准备充分或减慢语速等,让小儿心情放松。

三、宝宝学说话时间

①多和孩子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讲话,别以为孩子不会讲话,觉得对他们说话没用,他们也听不懂。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能听懂你说的任何一句话。

②对6个月以后的孩子就可以用普通话给他们讲故事、念儿歌,让他们多接触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标准的普通话。

③给孩子准备一个放音机,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喜好给他们放儿歌、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知识百宝箱等,这样既可以给家长节省时间,而且孩子也能学到标准的普通话。

孩子通常在10~13个月开始能说出简单的话,少数孩子可能较早些,较迟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这个阶段还不能说,应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孩子2岁后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孩子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四、矫正小儿发音不清

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检查时并没有发现有器质性的病变,可就是发音不清楚,说话经常是除了妈妈以外别人难以听懂。这种情况和孩子的语言环境很有关系,如在学习语言的早期阶段与发音含糊不清的家长较长期地一起生活,通过模仿就学习到发音不准确的语言。有的家长听到孩子不准确的发音,并不太在意,只是善意地笑笑,孩子得到这样的暗示,会加重发音不清的现象。

一般认为,在汉语普通话中,正常的语音发育期在出生后到5岁之间,5岁时小儿的语言发育基本完成。所以,如果孩子在5岁以后发音仍然不清晰的话,则应找医生做检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此时,父母说话要顺畅、清晰,给孩子以效仿的表率;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树立信心,开始时语言表达的节奏不妨放慢一些,逐渐加快;还有,多唱歌、背诵儿歌或朗诵诗词,借以调整心理,可使语言表达趋于正常。

五、莫轻视小儿声音嘶哑

小儿声带较细,位于喉腔气管的最上端。出现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是发生了急性喉炎。容易有呼吸困难或窒息,需要毫不犹豫地去看医生。小儿声音嘶哑除了患急性喉炎以外,还有如下可能:

①当说话比较多、大声喊叫或比较劳累的时候可出现声音嘶哑。

②有慢性喉炎,声带肥厚,声音会变得低哑。

③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导致声带闭合不严,声音嘶哑。

④声带张力差,如声带松弛,不能拉紧,闭合时声带间形成梭形空隙,闭合不严,造成声音嘶哑。

⑤声带运动受限,如声带麻痹、喉狭窄、受损的声带不能向中间闭合,发声时会因为漏气而感到费力而且嘶哑。

六、小儿舌系带过短要警惕

小儿发音不清的原因

发音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舌系带过短是其中原因之一。应及早发现舌系带过短,早纠正,避免影响小儿语言发育。

舌系带是位于舌下正中的一个带,连接着舌体及口腔底部,正常的舌系带不影响舌的活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舌系带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在舌的发育过程中,系带逐渐向舌根部退缩,2岁以后舌尖远离系带。

发育不正常的小儿可出现舌系带过短,表现为舌不能前伸,舌向上抬时也触不到前牙内侧。舌系带过短表现为发卷舌音(zh、ch、sh、r)时语音不清,舌伸出时舌尖出现“W”型凹陷,婴幼儿还可因为舌前伸时舌系带与下颌前牙经常摩擦,从而形成舌系带附近溃疡。

小儿舌系带短有办法

如果舌系带过短影响舌前伸,妨碍吐音,一般可简单地把舌系带薄膜的前部剪开,不需要局部麻醉。如果系带发生纤维化,短而粗硬,即舌系带短缩,则应进行手术。

治疗一般可以去口腔科就诊,做舌系带矫正术即可解决问题。舌系带过短的治疗比较简单,只需在门诊做个小手术就可解决,但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如小儿还不足6个月,建议不做治疗,继续观察。因为有的小儿有一过性的舌系带短。待6~7个月小儿下前牙萌出后,牙龈向下降,舌系带就不显得短了。如下前牙已萌出,舌系带仍较短,且婴儿舌系带薄,无血管通过,可在6~7个月进行舌系带切断术。若婴儿舌系带过粗,有血管通过,或1岁后才发现舌系带过短,则宜在小儿2周岁后进行手术。此手术比较复杂,所以早期发现小儿舌系带短很重要。

七、给孩子“饭桌演讲”的机会

小儿到了5~6岁时,一坐到饭桌前,就喜欢开始他的“演讲”、讲他和小朋友的故事,讲他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把大人给他讲的故事再讲给大人听。有时讲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忘记了吃饭。遇到这种情形,部分家长总是板着面孔制止孩子:“有话吃完饭再说。”但到吃完饭后,孩子又不想讲了,就连大人叫他复述吃饭时讲的故事,也讲不全了。

其实,此时的小儿其智力开始飞跃发展,饭桌上的演讲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父母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简单甚至粗暴的制止,而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将这种自发的“饭桌演讲”发展成为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自觉行动。比如,组织“家庭演讲会”、“星期日家庭演讲比赛”、“邻里间小朋友的演讲会”等形式,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记忆、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并要指点孩子把事情讲清楚,把话说明白。可对孩子的演讲题目划范围、提要求,但不要限定得过多过死。可把孩子所讲的过程录下来,再播放给孩子听,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孩子刚开始演讲时,可能讲得不那么流畅自然,家长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诱导、鼓励。并注意克服孩子的语病,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提高口语表达的完整和准确程度。孩子初学演讲时的内容,应限定在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注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上的小故事让孩子复述、演讲,这对初学演讲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