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育儿知识 • 正文

宝宝走走路辨疾病

发布时间:  浏览: 271 次  来源:网络

宝宝走走路辨疾病

宝宝走走路辨疾病

不需要家长开口,医生一看宝宝行走的步态即可初步诊断疾病,这就是医学上的“望诊”。所谓“一望而知”,作为父母也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探索足下世界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路的时候两足呈“八字”分开,身体摇摇晃晃,两臂外展,似走似跑。有的宝宝走路时,有时足尖着地,有时足跟放平。这是宝宝自己在探索“足”用哪一种姿势走路最舒服,走得最快。这都是正常现象。

看足望病

当宝宝已经能够独立行走后,父母应该更关注宝宝走路时的姿势,从中可以发现一些疾病。

剪刀步

宝宝走路时足尖着地,步态呈“剪刀型”。这种现象见于脑性瘫痪。

瘫痪类型多

临床上脑瘫分多种类型,但绝大多数的脑瘫属于“痉挛型”。按照肢体瘫痪的部位可以分为四肢瘫、偏瘫和截瘫等。四肢瘫的病孩根本不会走路;偏瘫的宝宝一侧上下肢瘫痪,多较早便就医;截瘫只有两下肢瘫痪而两上肢活动正常。

特殊的步态

即使是轻度截瘫的病人也可以发现他站立时多数呈足尖着地,走路时也是足尖着地,酷似在跳“芭蕾舞”的姿势。

另一特点是跨步(甚至站立)时两下肢呈“剪刀”样的交叉,主要是由于大腿内收,肌肉紧张造成的。需要提醒一点,当宝宝的背向前屈曲时两足可放平,伸直背部时两足尖着地,父母千万不要被此假象蒙蔽。

病因复杂 治疗要早

引起脑瘫的病因较复杂,多数为胎内因素(如胎内缺氧、脑先天发育畸形、胎内感染);也可以是由于生产时的因素(如产伤、产时窒息缺氧)。低体重儿,尤其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者发生脑瘫的机会更多。截瘫患儿需进行骨科矫治,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鸭子步

宝宝走路摇摇晃晃,好像一只小鸭子。

肌营养不良(假性肥大型)

患有此病的宝宝,在行走跌倒时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当他跌倒要爬起来时必须先把身体翻到俯卧位,然后双手支撑在地上,利用腰肌力量,边伸腰,两手边支撑双膝,最后直立起来,并且由于肌肉无力,长时间步行后,下肢疲劳而不愿继续走路。

粗大的假象

肌营养不良(假性肥大型)多见于男孩,有家族遗传史。作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有一对夫妇因不育而向其有多个子女的兄弟领养了一个孩子。其兄嫂颇为大方,让子女站成一排,不论男女,任其挑选。夫妇挑选了一位两小腿肌肉特别发达的男孩(一般人们会认为小腿肌肉发达说明强壮有力)。在回家途中没走多少路孩子便要求抱,养父只是认为孩子是在撒娇。可是待孩子长大不能走路时便来就医,最后诊断为此病。

这种病孩平时上楼梯不是一步一级,而是要手扶着楼梯的栏杆一步并一步再上一级,说明肌肉无力。小腿粗大也并非肌肉发达而是肌肉内脂肪沉着而造成的假象。

尚无对策

目前对本病无特效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卧床不起,常并发肺炎而夭折。如要再生育,应想进行遗传门诊咨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也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为双侧或单侧。双侧病变时走路呈“鸭步”,左右摇晃;单侧病变时走路呈跛行,一瘸一拐,病侧肢体短。

骨头不再关节里

所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股骨头不能正常地留在关节内,而是滑到了关节的外面,从而影响了髋关节的功能。

当孩子会走路后才发现疾病,已为时已晚,有的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对本病进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发现脱位的简易方法

在家中,父母可尝试采取以下方法:

1、 观察双侧臀纹是否对称,如有一侧脱位,则可见臀纹不对称;使婴儿平卧,检查者双手抓住婴儿的两小腿踝关节的上方,同时屈曲两侧膝关节90°,

2、 如果单侧脱位,则两侧膝关节的高度不一,膝关节位置低的一侧是脱位侧;

3、 做完上述动作后,再将两侧大腿向外侧分开,正常情况下两大腿外侧可触及桌面,而患有髋关节脱位的宝宝仅能外展75°或更小的角度,此现象说明髋关节外展受到影响,有脱位的可能,需进行骨科进一步的确诊及治疗。

早治疗 重预防

本病越早诊断,非但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且疗效更好。如果治疗延迟了,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果不治疗,到成年期会出现慢性下肢疼痛、骨关节炎,肢体缩短及步态明显异常,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为了预防本病,新生儿期不能采用旧式的把两下肢伸直包成“蜡烛包”的方法,两下肢的这种姿势会增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危险性。正确的襁褓方式应为将两大腿处于屈曲外展分开的姿势。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