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很多的中老年人都会患有程度不同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其实,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症状。那么你中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治大脑供血不足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引发大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大脑是人体中的司令部,在所有人体器官中它的耗氧量最大。数据显示,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
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也就是说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的血液供应会有所减少,特别是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降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变化,就会影响脑血流量。
研究显示,脑组织只要缺血数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死。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那么,哪些原因可以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呢?
心脑血管因素
大脑的供血是由心脏泵血供给的,若患有各种心脏疾病,心脏虚衰、心功障碍、泵血无力、泵血不足,则大脑供血不足。给大脑供血,是靠两套动脉血管来完成的:一套是颈动脉系统,一套是椎动脉系统。这两套动脉血管在颅内相互连接,以确保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血流动力学因素
大脑的血流量与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血压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大脑血流量不足,而不能正常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供血。血压过低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泵血无力,大脑供血不足。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升高,大脑的血流量会增加,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如收缩压升至16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反而会减少。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是引发大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如血脂异样、血小板增多、患高血压、糖尿病、饮水不足、出汗过多、吸烟、饮酒等刺激都会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影响大脑正常供血。
压迫血管影响供血
因椎间盘突变、颈椎体的退变骨质增生等以及颈椎变形、外伤等局部改变导致椎动脉受压,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头颈旋转时,两侧椎动脉可明显发生牵拉、扭曲而引发狭窄,导致供血障碍而引发眩晕。
慢性脑供血不足对健康的危害
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说是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不但会引发头晕、头痛、头昏,还常常伴有急躁心烦、失眠多梦、生气易怒、耳聋耳鸣、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防治措施
及时补充饮水
一年四季要养成及时补水的好习惯,这对预防血液黏稠、保持血行畅通意义重大。不要等口渴了才饮水。一般而言,除了正常饮食外,每天应该适量补充一些水分。天热、出汗过多时,还应该适量增加,饮水以白开水、矿泉水、淡茶为最佳,不可常用甜性饮料和啤酒代替水。
加强疾病防治
中老年人要特别重视对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防治。
严格控制体重
适当节食,重视运动健身,防止与减少肥胖症的发生。
生活方式健康
避免过度劳累;要戒除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不吸烟,少饮酒;坐卧较长时间要站立时,要先活动一下身体,或翻个身,然后慢慢站起,以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引发与加重脑供血不足。此外,要防止头部急速转动而引起头晕。
采用中药治疗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较好的功效。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服用合适中药,对防治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取得较好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有的中药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大脑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可有效地预防早老性痴呆和脑梗死的发生。
另外,对于中老年人,需要重视调整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注意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注意低脂低盐低糖,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不要熬夜;每日按时进餐,要重视早餐,防止因为吃不好早餐出现低血糖而加重头晕;注意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