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学生健康 • 正文

“社交退缩症”在青少年中蔓延

发布时间:  浏览: 462 次  来源:网络

节刚过,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一些家长却已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去了心理咨询诊所。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怕羞”,怕见生人,即便是熟人相聚,他们也是“惜言如金”,很少主动与人交谈。

喜庆佳节,本是亲朋好友聚会最多的时候,而往往这样的场面,孩子总是只站在一边,淡漠地看着长辈们的寒暄,默默地接受着亲友的嘘寒问暖。即使是在家里招待亲戚,他们也毫无小主人的姿态,常常是躲在自己的房间,最多也只是出于礼节,打个招呼后就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

众所周知,因居住环境的改变,造成现在的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而家长们在孩子交友问题上的种种约束,也让孩子逐渐失去社交的信心和能力。他们在长辈们层层叠叠的保护、溺爱、关心和设防下,与社会和他人的接触越来越少,最终诱发了一系列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青少年专家特别提醒说,由于家长们的忽视,“社交退缩症”正在影响着不同

年龄层次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案例 女儿的过于“安静”让妈妈担忧

晓羽 女 13岁 预初班学生

晓羽小时候虽不算活泼,但还是个比较开朗、聪敏的孩子,唱歌跳舞都学得有摸有样,话不多,但见人总是笑咪咪的,挺讨人喜欢。读书后,父母对她寄予厚望,不希望她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学开始,她的业余时间就完全分配给了课外各类培训班。在学校,祖辈们怕她吃亏,根本就不允许她与其他同学交往。在她小学快毕业的那学期,有一次,同桌同学因忘带钥匙无法回家,提出能否去她家玩,晓羽非常想答应,但怕被父母骂,最后只能拒绝同学的请求。从那以后,同桌再也没有跟她说过话,毕业后,两人也没有了联系。为这事,她至今都觉得内疚。这以后,她变得越来越孤独,她怕与同学交流,怕同学提出到她家来或被同学邀请,她怕让自己和同学失望。

起初,晓羽的妈妈还很庆幸自己的女儿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不错,钢琴也已过了九级,老师们的评价除了说她太过沉闷、安静外,都认为这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晓羽与家人的话也越来越少,放学回家后,总是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父母只当女儿大了,知道用功读书,心里还窃喜呢。一直以来,家里有任何与亲友的聚会,晓羽妈妈都会把她带在身边。看着朋友对自己女儿的赞扬和羡慕,晓羽妈妈心里有种满满的成就感。只是,近几次聚会,晓羽妈妈并未如愿。朋友确实称赞女儿文静、聪敏,但却一致认为晓羽太“安静”了,这份沉静与年龄实在不相符。晓羽妈妈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几次聚会,晓羽几乎没和外人主动说过一句话,回答问题,也是用最简单的是或否,怎么简单怎么说。晓羽的近况,让她妈妈开始感到担心了。

孩子的声音 亲友聚会是我最难熬的时候

生活中像晓羽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林兵就是一个。今年就读初中三年级的林兵也曾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妈妈带着与心理咨询师接触过。在一个多小时与咨询师的接触中,林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最初我并不讨厌与父母的朋友或亲戚接触交谈,尤其是些从小就认识的熟人。但每次的聚会后,妈妈总会挑出我一大堆的不是来批评我,说我与长辈说话太随便,显得没规矩,缺乏家教;无论亲疏,都与别人实话实说,门槛不精……几次以后,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些大人交流,不知道在他们面前有怎样的表现才算正确的。何况,我跟他们本来就没什么共同话题,与他们交流就是受教育,妈妈再提出各种要求与约束,让我对这样的聚会心存畏惧,当然不可能有好的表现。在我进初中后,我的话就变得更少了,并不是不想说,只是不会再像小时侯那么毫无顾忌。妈妈也开始有意识地对我灌输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矩,诸多的必须和不允许,一下子让我很难适应。尤其是在各种名目的聚会中,一向对我宽容溺爱的妈妈,变成一个专门挑刺的人,看我哪儿都不顺眼,妈妈的这种态度,让我对这样的聚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还有就是每逢聚会,就是我们孩子被“暴晒”的日子。从成绩到长相,短处优势,无一不是大人们谈论的重点。我们只能在一边听任别人的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更无隐私和脸面可言。说实话,大人们有时候真的很不尊重我们,虽然我们都还是孩子,但我们也需要有最起码的尊重。现在,我不仅讨厌参加类似的聚会,连跟父母的交谈也开始厌倦,妈妈为此经常生气责怪我,但她越这样,我的逆反心理越强。妈妈常常说我越大越不懂事,说我让她很伤心、很辛苦。其实,她不知道,这样的我自己也很辛苦,很难过。我很怀念小时候的快乐生活,不知该如何改变现状,躲避也许是我目前最好的办法。

家长的声音 女儿是否已经得了“社交退缩症”

孩子的想法和处境固然让人同情,但父母的难处也是实实在在。朱女士有个女儿,今年刚读初二。说起女儿,朱女士只有一声叹息———

我一直很支持女儿与同学的交往,寒暑假,只要女儿提出想邀请同学来家玩,我都一口答应,还与丈夫一起开车把同学一个个接到家中。以前同学来玩,我们夫妇俩都会在家陪着照顾他们,进了初中后,女儿提出希望父母别再在家陪着,也给他们留点自己的空间,玩起来自由轻松。在我眼里,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对她做事我比较放心,所以,女儿的要求虽然让我有点为难,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去年寒假,女儿约上小学和中学同学一起来我们刚搬的新家聚会。我为她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后,就与丈夫出去了。直到傍晚,在外闲逛了一整天的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一进家门,我被吓了一跳,桌上杯盘狼藉,房间里桌椅乱放,地毯上全是零食碎末,房间里的墙面和客厅里的护墙板都损坏了一角,屋子里却空无一人,书房电脑却还开着。看着刚装修好的新房子被糟蹋成这付模样,我的气不打一处来,一个电话就把还在与同学一起吃麦当劳的女儿招回了家。一顿劈头盖脸的打骂后,筋疲力尽的我还觉不解气,厉声对女儿下了最后通牒:从今往后,再也不允许把同学叫到家里来玩,也不许去同学家里。这以后,女儿变得沉闷了,以前还常常有同学会打电话来询问她作业,现在根本没有。跟亲友的几次聚会,女儿都是一个人闷头吃饭,根本不与人交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友们知道了这事后,都认为我当时的做法过于激烈,而且,下这样的通牒,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与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长此以往,很有可能转变为“社交退缩症”。看着眼前沉默寡言的女儿,我感到一筹莫展。

专家说法 表面问题,还需深层解决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

现在的孩子不擅长与长辈交流是确实存在的事实,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我个人觉得有点被夸大了。孩子与长辈接触少,交流也相对就少,但这不等同于他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存在问题。曾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给外人的感觉是有教养懂规矩的,许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们各种礼节和规矩,尤其是面对祖辈们的时候。但这些规矩在生活中被具体运用时,又因为长辈们的溺爱而大打折扣,有些根本就是光说不练。久而久之,口头上的规矩已深入孩子的脑和心,但在行动上的规矩却越来越淡漠和模糊。他们习

惯了在家里被长辈宠爱的感觉,习惯了在他们面前可以不受规矩约束、自由轻松地生活。突然间,某天,他们被告之,在某些特定场合,你必须遵守规矩。他们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怎样来遵守这些规矩?这个尺度又应该如何把握?作为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只能选择远离和躲避,也就造成了今天孩子与长辈的沟通和交流出现障碍的现实。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没规矩,却忽略了孩子的没规矩并不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作为家长,也应该想想:我们又做过些什么?做对了多少?

人际关系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家长们在向孩子灌输硬性的规矩同时,是否也应该创造条件,多了解孩子的喜好,多找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与之交流沟通,尽量保持家庭气氛的轻松愉快。如今,孩子表现出来的孤僻和沉默,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能力的缺失,更应该了解这种缺失后面的多种原因。形成“社交退缩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做好孩子的引导和解决工作,还靠家长们的细心揣摩。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