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婴幼儿 • 正文

留守儿童 孤独中守望幸福

发布时间:  浏览: 443 次  来源:网络

他们是孤独的,因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有时候,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汇款单,才知道父母的存在。他们有一个名字叫——留守儿童。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报道,关注这些在孤独中守望幸福的孩子们。

现状

我市有留守儿童11万

丹江口市浪河镇共有22502人,据统计,去年浪河镇在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夫妻双方均外出的比例为35.5%,夫妻一方外出打工的比例为60.2%,留守儿童有1200余人,占适龄入学儿童的49.2%。

“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我市的6个县市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大量人员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数量与日俱增。丹江口市浪河镇的留守儿童数量之多并非特例,而是我市留守儿童现状的一个缩影。”市妇联儿童部部长李波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市妇联和教育局对我市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我市有留守儿童约11万人,其中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4万多人,上中小学的留守儿童有6万多人,这其中上小学的留守儿童比例略微高些。

“我市城区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去年达到近3000人,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增多导致的。”李波告诉记者。

市七中是我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指定学校。该校校长黄明俭介绍说,2003年前,学校的留守儿童很少,一个班只有两三个。2003年以后,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越来越多,今年已占学生数量的50%,有很大一部分外来流动人口,把孩子带到市区后寄养在亲属家,就到外地打工了,这样的留守儿童该学校就有400多人。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11万留守儿童的抚养方式上,隔代抚养的有7万余人,约占63.6%;亲属寄养的有1.2万余人,约占10.9%;学校寄养的约有2.3万人,约占20.9%;其他抚养方式约有5000人,约占4.6%。

留守儿童

“父母的样子都渐渐模糊”

由于长期处在亲情真空状态,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显露。李波说,据她们长期对留守孩子的调查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存在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一提起留守儿童,就认为他们成绩欠佳、违规违纪、经常说谎。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寡言少语,性格内向,很少与老师同学交流,朋友也很少,大多都是把心扉关起来。当与他们谈到学习、家庭的话题时,他们会落泪。

“看到别人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似乎自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得不到父母的爱,也不知怎样爱别人。”郧西香口中学的留守儿童温少霞对记者说。

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许多留守儿童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了质疑。刘峰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在香口中学名列前茅,到了高考时却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他悲观地说他除了学习好外什么都没有。

除此之外,有些留守儿童还走上了歧路。本报就曾报道过竹山一名留守孩子,伙同他人在48天内跨省作案三起,并制造了抢劫杀人的惊天重案。被抓时,他泪流满面地说:“要是父母在家,我就不会干这事……”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渐渐模糊了。”香口中学一位留守儿童在日记里写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许多留守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

孩子父母

“不打工没钱供他们上学”

为了改变贫困现状,许多人选择了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对这样的做法,他们深感无奈。

“孩子才两岁,我们把他放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带也是迫不得已!”在深圳打工的郧西李某无奈地说,“家里只有两亩薄地,种点庄稼运出来卖连油钱都保不住,只能留着自己吃,经济收入少得可怜,两个孩子的学费、日常开支等方面都需要钱,像我们这样生在大山沟的人,不出去打工根本没有出路。”

记者了解到,许多在外打工的夫妻一年最多回家两次,有些夫妻连过年都不能回家,春节时只能给家里打个电话。“我们这样做,只是希望能多挣些钱让孩子好好读书,穿好吃好,改变一下家庭的贫困面貌。”李某说。

住在汉江街办的徐女士3年前就跟着丈夫在广东打工,留下两个儿子跟着孩子爷爷。记者电话采访她时,她声音哽咽着说:“每次孩子打电话,都请求我们回来不要外出打工,我知道他们很孤独,很思念我和他爸爸,我们也是啊!没有一天不想这两个孩子,可是不打工我们没有钱供他们上学啊!”徐女士说,她也曾想过把孩子接到身边,可是在外打工一个月就1000多元钱,根本没有能力把孩子接过去,而且要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上学等等,只能把他们 放在老家,希望孩子能体谅做父母的苦衷。

监护人

“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好”

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大多寄养在爷爷、外婆家里,由他们照看。他们的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行动都不是很方便,却还要肩负照顾孙子的任务。

徐大爷今年63岁,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在市七中读书的孙子由他一个人监护。为了保证两个孙子放学后不乱跑,他专门在市七中对面的街上摆了个修理自行车的摊点。

“孩子父母走之前把两个孩子交给我,我年龄这么大,没读过什么书,根本管不了孩子的学习,最多问问孩子最近考试考了多少分。”徐大爷说,他只要保证两个孙子的一日三餐,吃饱穿暖,不学坏就可以了,其它的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点也帮不上忙。

徐大爷很少和两个孙子沟通,为照顾孙子,他在学校对面摆修车摊,一是可以补贴家用,最主要的是可以监督孙子放学后不乱跑,及时回家。为了防止两个孩子上网学坏,徐大爷可是煞费苦心,每个周末都在家里陪孩子做作业,可是他发现小孙子不知怎么回事,作业怎么写也写不完。

记者了解到,监护人员无论是隔代抚养,还是亲属寄养,也只能做到关心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吃穿,很少能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一位张女士很无奈地告诉记者,她的侄子寄养在她家,她和侄子在思想沟通和生活中总遇到麻烦,虽然是亲属,但始终不是自己的孩子,侄子做错事,她还不能直接进行批评,孩子身上有什么坏毛病,她也不好明确指出来,生怕伤了孩子的自尊。

学校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感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十分困难。家长往往是把孩子交到学校,要求老师把孩子管严些,可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市七中副校长琚兆玉说:“有些留守儿童容易走极端,他们要不调皮好动,天不怕地不怕,老师进行管理时,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他们要不性格内向,少语寡言,自卑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给老师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在学习上,他们也是严重的两级分化,有极少一部分成绩非常拔尖,绝大部分成绩都处在中下等,自律能力差,容易厌学。”琚兆玉说,在留守孩子思想上的教育,他们感觉压力很大。

郧西香口中学的老师孟建国说,每次看到那些留守孩子写的周记,他总是忧心忡忡,“长期的亲情真空,让这些孩子的心理越来越脆弱,变得异常敏感。”每次批改周记时,孟建国总是尽可能多写一些关心、鼓励的话,而且平时很细心观察这些孩子,一旦发现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有波动,就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教育。可是,这并不能弥补孩子缺失的父母亲情。孟建国说:“一个班召开家长会,来的大部分都是些老头、老太婆,学校和学生家长不能很好沟通。孩子需要的父母亲情关怀,不是老师、孩子的爷爷奶奶能弥补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上世纪90年代,曾流行过一首叫《思念》的歌曲,里面的歌词写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做几时停留……,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只把思念放在我的心头。”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他们能否留住自己的两只“蝴蝶”呢?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