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养老保险 • 正文

2023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啥差异吗?

发布时间:  浏览: 149 次  来源:网络
说明:2023年的内容若悠网小编整理中,具体请参考政府官方资料

  2023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啥差异吗?下面跟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详情吧!

  首先,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统一的,因为各地实施养老保险制的时间也有差异,有的是1992年,有的则是1997年,等等,假设同样是1986年参加工作,后者可以认定的视同缴费年限就会相对更长。

  其次,并不是所有退休人员都存在视同缴费年限,目前主要是这么几类人:1、在当地实施养老保险制实施以前工作,且存在连续性工龄的企业单位职工;2、在2014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3、部分存在特殊经历的人员,比如有上山下乡经历的知青,等等。

  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人员,在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上确实会存在较大差异,事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一般会更长。而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上,计算方式并没有差异,但是视同缴费年限等因素会影响到过渡性养老金的水平。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

  据社保网了解,假设当地在1992年开始实行职工养老保险制,一位企业单位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都是2023年退休,且都是存在连续性工龄,总共40年,按照计算,这位企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就是9年,而事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是31年,相差了3倍多。

  这样就导致两者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金额方面会有很大差异,假设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000元,企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为0.6,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为1.2,过渡性系数都是1.3%,那么根据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等于7000*(1+0.6)/2*9*1.3%=655元。

  事业单位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等于7000*(1+1.2)/2*31*1.3%=3103元,相比企业人员的655元要高很多。

  其实,视同缴费年限不仅仅在养老金计算时起到作用,在以后的养老金调整当中,同样发挥着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金待遇计发和调整方面,会有一定优势的原因。

  以上就是本站为您整理的相关资讯,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社保网!(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官网消息为准)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