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15年,并且符合有关法规的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申请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
与此同时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退休前缴费年限的长短,和缴费档次的高低,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档次越高,那么对应的养老金就会越高。
最近有退休人员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并提出疑问:某退休人员工龄39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仅有1.2万元,养老金却达到了7000元,这样的事情是真的吗?究竟怎么回事?
首先,我国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自1992年开始逐步实施,也就是说自1992年起全国各地区开始逐步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统筹账户养老金。
根据公开消息,全国各地区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已经全部公布,最高的地区为上海,上海市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1396元,最低的地区为黑龙江,黑龙江省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5865元。
以黑龙江省为例,如果企业职工按照最低缴费档次参加社会保险,那么对应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一年,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约为:5865×0.6×0.08×12=3378元。
如果该企业职工2022年申请办理退休,工龄39年,那么该职工参加工作的时间为1983年左右,对应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为31年。
如果以黑龙江省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5865元为例,该职工只需要缴纳四年,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就可以达到:3378×4=13512元,实际缴费31年的话,对应个人账户养老金预计可以达到:3378×31=104718元。
因此如果是企业职工,工龄39年,个人账户仅1.2万元,显然不符合职工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情况。
其次,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自2014年起逐步实施,也就是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自2014年开始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与此同时如果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金并轨过渡期间办理退休,那么其养老待遇的核定还需要采用新老方案对比,限高保低的方式进行计算,进而确定其最终的养老待遇。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江苏省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8309元作为参考。
假设某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平均缴费基数为1,那么该事业单位人员每缴费一年,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增加的金额约为:8309×0.08×12=7977元。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该事业单位人员只需要缴纳18个月左右的职工养老保险,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就能达到1.2万元。
也就是说该事业单位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1.2万,预计是在2016年前后申请办理退休的。
假设该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1.2万元,工龄39年,实际缴费年限2年,视同缴费年限37年,社会保险平均缴费指数为1,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系数为1.3%,按照新方案核定养老待遇,以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8309元作为参考,60岁办理退休,那么其可以享受的养老待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