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饭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调味品。由于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异,在吃东西的时候,调味品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食物如果少了调味品就会变得特别的不好吃,所以调味品对我们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调味的作用是什么吧?
在烹调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不慎把菜做得过酸或过咸,这时再放上些糖,就会使酸或咸味有所缓和。这种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的浓度混合后,使每种味觉都减弱的现象,叫做味的消杀现象。
有经验的厨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做鱼类或者牛羊肉、内脏等带有腥膻气味的原料时,就要多加些糖、醋、酒、葱、姜、蒜等调料,以去除其不良气味。在制作新鲜的鱼虾、鸡鸭、蔬菜等,本身具有鲜美滋味的原料时,调味就要淡一些,如果调味过重,也会抵消原料本身的鲜味。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了味的消杀现象的原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吃过中药后,再喝无味的开水,也会觉得水有些甜味;当我们吃过甜的食品后,再吃酸的东西,会觉得酸得更厉害。这种由于味觉器官先后受到两种不同的味道的刺激后,而产生另一种味觉的现象,叫做味的转换现象。
根据这个道理,一些考究的宴会在上鱼翅燕窝等主菜之前,常先上一次茶,以去掉口腔中其他菜肴的余味,避免影响主菜的鲜美滋味。一般宴会也都把甜食放在最后一道菜,其中也考虑到避免味的转换,消弱主菜滋味的因素,一些品尝家在评定菜肴的质量时,也常常是先漱口,然后再品尝,也是这个道理。
在烹调中除了以上常见的几种现象外,菜肴的温度也是影响味觉的因素之一。我们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热茶或热咖啡中放些糖,当时喝并不怎么甜,过一会再喝,就会觉得更甜,这就是由于温度在起作用,原来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是在10℃—40℃之间,其中30℃时味觉器官的感觉最敏锐。有人做过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咸味在0℃时的味值是常温时五分之一;甜味为四分之一;苦味则降为三十分之一,只有酸味略有减少。根据这个道理,一些有经验的厨师在制作冷菜时,口味都略重些。
除了温度的因素外,在调味中还应注意根据季节的变化掌握口味,如天气热时味道就宜清淡些,天气冷时味道就宜浓重些。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按照正确的调味原则,恰当地调味。
对于新鲜的禽、肉、海鲜和菌类等,因其本身具有特殊鲜味,调味不应过量,以免掩盖天然的鲜美滋味。腥膻气味较重的原料,如不鲜的鱼、虾、牛羊肉及内脏类,调味时应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腻的调味品,诸如料酒、醋、糖、葱、姜、蒜等,以便减恶味增鲜味。本身无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等,除必须加入鲜汤外,还应当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施以相应的调味品。每种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最后确定的。因此,投放调味品的种类和数量皆不可乱来。特别是对于多味菜肴,必须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主、辅调料。有的菜以酸甜为主,有的以鲜香为主,还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种一菜数味、变化多端的奥妙,皆在于调味技巧。
以上就是调味的作用。看来烹饪还真是一门大的学问。有的时候不注意调味的选择。虽然做出来的食物是可以的,味道也美味,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被烹饪掉了。这样也不容易被自己的身体消化器官吸收,最后甚至会导致不健康的因素,所以对于调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