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的转型,企业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民营企业虽然发展潜力比较大,但是面临转型的必要性。那么,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什么呢?下面,若悠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股份化转型升级之路。
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还仍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要实现其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就要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资本为纽带,动员、吸纳与集中分散的社会资本,组成规模巨大、具有产业龙头性质的股份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通过股份化改造,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鼓励民营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制度与管理机制创新,明确和分散风险,使企业股东成为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防范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由于企业治理与制度缺陷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从家族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强化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为重点,通过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手段,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整合产业链,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品牌、特色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和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合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三是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扩大国际化生存与发展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控股、参股、合作或代理等多种方式,吸纳和整合全球资源,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实现规模和市场的有效扩张,加快提升自身实力,培育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名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二,提升民营企业内生价值,走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营企业依靠原有的追求规模扩张、资源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主攻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经验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是民营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因此,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经营风险,有助于实现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的升级;二是由家族式管理转为专家团队型管理。民营企业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民营企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团队,形成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团队;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企业从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跨越。
第三,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十八大报告揭示了新发展方式的新动力。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具备强大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自主技术创新。因此,要大力鼓励以技术(包括知识产权)为纽带的科技创新投资,逐步建立起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高效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以股权基金形式(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聚集分散的社会资本,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未上市高新科技产业化及关联产业的优秀企业,推动民间资本向战略型新兴产业资本转化,适应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融资;二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与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创办科技型企业,投资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实现突破,促进民营科技成果转化。以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带动民营企业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四,创造民营企业协同聚集效益,走合作联盟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化,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未来需要以市场为纽带,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多种合作,推进产业集群的发育、发展,实现产业协同效益。一是拓宽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空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外部性强、公益性显著、自然垄断等特点,使得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均难以单独承担并效率低下,因此,可以推动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有效对接,为民营企业进入传统垄断领域打开大门;二是发展企业合作联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要支持民营企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共同开发技术、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抱团增信”等合作方式建立各类民营企业之间合作联盟,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共享市场信息、分担了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实现了技术转移以及获得,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资产独立的联盟体系;三是开展多种合资合作方式,开辟国际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与合作日趋发展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要适应“单兵作战向抱团共赢”的国际战略转型的要求,在民营大中小企业之间、民营与央企之间、民营与国际企业之间,采取多种合资合作方式,在海外联合投资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联合研发机构、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国际联合研发重大项目,开拓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国际市场,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参与全球生产、采购,建立国际产业价值链,使民营企业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国际投资合作中赢得国际竞争优势与扩大发展空间。
其实,对于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自去年以来,中央政府提出来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尤以“新36条”为最显著的扶持手段。目前的“新36条”将开放领域集中在基础设施等,而这些领域见效慢,民营企业不愿投资,因此,无法发挥其初衷。民间投资细则的出台对于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在传统行政性垄断体系和经营模式没有根本改革的前提下,投资领域的放开并没有给予民间资本生存的环境。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体制改革,发挥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也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
同时,国家的制度保障是民营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有效前提,为了适应民营企业全方位战略转型的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投资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提供重大制度性保障。政府必须要做到:一是必须要摒弃那种“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的浪漫主义幻想,要能忍受在转型期间内经济一定程度的放缓;二是必须要主动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把本该是市场的还给市场,这意味着将失去自己的部分权利和既得利益。如果政府不能努力实现这两方面的转变,那么,恐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只能继续“镜中月水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