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陕西省计委发布文号:最近,省计委就我省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问题与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省上市公司的“壳化”(指公司上市后不具备从二级市场再融资的条件和资格)现象比较严重,整体经营业绩下滑、资本扩张能力明显趋弱。在当前二板市场暂不出台,主板市场上市更加严格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上市公司现有资源,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一、我省上市公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自1993年第一家我省上市公司“陕解放”之后,10年来上市公司的总数已达到23家,占全国上市总数的1?99%,居全国第19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配股、增发等方式累计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91.91亿元,占全国筹资总量7812.6亿元的1.18%。到2001年底,全省上市公司总股本达到53.52亿股,总市值为515.52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28.17%。其中流通股为23.24亿股,流通股市值为223?9亿元。?1、我省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普遍偏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总资产20亿元以上的只有彩虹股份、陕国投、西飞国际、达尔曼四家,10亿元以上的有陕长岭等6家、其他13家都属10亿元以下。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本也只有2.3亿股,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2.75%;净资产收益率只有2.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从股本结构看,23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国有绝对控股的九家(宝光、标缝、秦丰等),国有相对控股的十家(秦岭水泥、民生、长岭等),民营控股的四家。国有控股公司占到总量的78?3%。民营控股的四家平均股本是2?0亿股,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7%,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从总体看,民营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小、且都属省内土生土长自我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发起并相对控股,资产实力不是很强,而且达尔曼、海星科技将持有股份的大部分质押贷款。?总的来看,我省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下滑,主要效益指标1999年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业绩继续走下,综合竞争能力明显趋弱。2001年仅有陕解放、达尔曼二家公司的配股申请获得批准,宝光一家公司发行了新股,但没有一家公司挂牌上市,全年全省通过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仅为5.26亿元(新发行宝光股份1.38亿元、配股陕解放1.16亿元、达尔曼2.72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19.3%,反映了上市公司业绩的下滑幅度之大,在西北地区优势明显下降。?2、在产业结构上,属于传统性产业类的商业、家电、机械、冶金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75%,且多数为成长性不明显、发展空间有限的行业。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仅有6家,其中2家以计算机为主业的公司也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总的来看,上市公司和我省确定的“十五”规划中重点支持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旅游,果业、能源、高科技、国防军工产业链联系不强,没有体现出特色产业的地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3、在增强融资能力和提升产业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公司亏损或资产收益率低等因素失去配股资格;二是募集来的资金投向了一般加工业和商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没有起到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要求,上市公司申请配股,除符合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条件外,还要符合三个具体要求:经注册会计师核验,公司最近三年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公司一次配股发行股份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前次发行并募足股份占股本总额的30%;本次配股距前次发行的时间不少于一个会计年度。在2001年,陕西上市公司中的五家(陕长岭、西安民生、西安饮食、黄河科技、长安信息)均因不符合上述条件失去了从二级市场再融资的资格,占到总数22%的上市公司出现的这种“壳化”现象,严重影响了陕西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和融资能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将募集的资金没有和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投向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传统产业,用于全省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资金仅占26%左右。究其原因有投资者选择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从政策上引导投资者与特色产业有机的融合,为科技、资源大省转化成经济强省创造条件,使投资者真正认识到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强省之路,而且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科学选择。?
陕西省计委关于陕西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有关建议
发布时间: 浏览: 552 次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