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导致的法律关系也不一样。
合同的成立是第一步,合同的生效是第二步,可以这样说,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
如果合同不成立就谈不上合同生效的问题,但成立的合同并不当然有效。
合同成立时,符合生效条件的同时生效。
对于大多数合同而言,合同成立的同时生效。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反之,如果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一致,合同不成立,则不存在合同效力的问题。
不成立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并未形成民法典律关系,当然,这不等于说当事人之间没有任何权利义务关系。
(二)两者形成的原因不同合同的成立与不成立,判断的依据是事实,而合同的生效与无效,则要从价值的角度去判断,即是否符合法律精神,合同生效反映的是国家通过法律对合同的肯定或否定评价,是法律认可或不认可当事人的意思的结果。
成立的合同并不当然有效,只有符合法律的要求才会生效,与法律的要求相抵触则会被法律否定,或者归于无效,或者得撤销,或者效力待定。
(三)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所体现的意志不同合同的成立的制度是指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的合意,它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而合同的生效制度则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的干预,也就是说合同成立后,能否产生效力,能否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并不是当事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它取决于国家法律对该合同的态度和评价,如果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就意味着当事人的意志不符合国家意志,在此情况下,法院也不能通过合同解释的方法来促使合同生效,相反,只能依据合同生效制度来确认合同无效。
由此可见,两者所体现的意志是有明显区别的。
(四)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性质、不同范畴的问题。
合同的成立属于合同的订立范畴,解决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事实问题,属于对合同的事实上的判断。
而合同的生效属于合同的效力范畴,解决的是已经存在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
合同生效属于法律上的判断。
合同成立是判断合同生效的前提,合同只有在成立以后,才谈得上生效问题,也就是说,合同成立后,只有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而不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尽管其已经成立,并且也可能反映着当事人之间事实上发生了一定的经济往来关系,但这种合同及其反映的经济往来关系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有时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所构成的要件不同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此外,对于实践性合同来说还应把实际交付物作为成立要件,而对于要式合同来说,则应履行一定的方式才能成立。
合同生效的条件是判断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
对于合同生效的构成要件,《民法典》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但从逻辑上看,合同只有成立,才能考察其是否有效,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因此,合同成立的要件也可以看成合同生效的要件
(六)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效力及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根据《民法典》规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过程,而要约的法律效力又称要约的拘束力,即一个要约如果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就会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一定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除了二者的概念不同以外,在法律关系、形成原因以及所反映的内容和所构成的要件方面都存在不同。
当我们与他人达成相关协议通常是通过签订合同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的。
从合同的成立到合同的生效是一个过程。
然而对于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