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合同 • 正文

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合同期限是否合法

发布时间:  浏览: 5 次  来源:网络

一、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合同期限是否合法

在此种情境之下,该合同效力得以认可与实现。

具体而言,其属于自双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时即正式确立与生效的状态,并非以另行约定的一个时间段来界定其生效之时限。

仅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了其生效期限且满足上述条件者,才可依据相应约定的时间标准来判断和确认其是否已然生效。

如未作此类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则通常将其正式设立的那个时刻视为其生效的起始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二、合同签订日期如何确定

众所周知,合同的订立是通过要约和承诺两个环节进行的。

当承诺发生效力之时,也即合同正式建立之际。

一般来说,实现这个过程大致会有两大途径:

其一便是承诺通知送达至要约人之时,该时间段被视为合同的正式成立;

而另一种常见情况则是按照交易的惯例或是依据要约中设定的标准实施承诺,此时合同自动成立。

当合同采取书面形式来签订时,则规定当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完毕后,便可被视为合同已经正式成立。

对于使用信件、电子数据交流等途径签署合同的双方而言,他们有权在合同成立前要求签署确认书。

在这种情形之下,一旦签署确认书,便意味着合同正式成立了。

另外,倘若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并涉及到签字或盖章流程,但在这之前已经存在一方当事人已经尽到了主要的义务且得到了另一方接受的情形,那么该合同仍能被视为有效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施加给利益相对的接受时间即为合同正式成立的时刻。

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经由双方约定需使用书面形式约定合同时,尽管双方均未能严格执行,只要其中一方已尽到了主要的义务并且得到对方接受,那么该合同仍能够被视作有效成立。

在此种情况下,权益相对的接受时间也是合同成立的重要时间节点。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合同期限是否合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