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健康常识 • 正文

「结石」到底是种什么石头?这6种正在威胁你的身体

发布时间:  浏览: 516 次  来源:若悠网
长在河蚌里的小石头是珍珠,长在人体里的小石头却是「结石」。

这些石头可能大如拳头,也可能小如沙粒,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对健康有着或大或小的危害。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告诉你人体常见的结石有哪些,并教你科学防治。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王刚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蕾

北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贺修文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江苏省苏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朱海杭

本文作者 丨 水欣

本文编辑 丨 任琳贤

牙石:

口腔的“第一杀手”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高达96。7%,其他年龄段居民的牙石状况也不乐观。

牙石是指牙面上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细菌及沉积物,人们肉眼可见的样子就是牙齿上黄、黑色的牙垢。它一般不会让人感到剧烈牙痛,正因如此才不易被发现,成为口腔里长期潜伏的“杀手”。

牙石的形成有3个阶段:

食物残渣没得到及时清理,混合唾液后会在牙龈沟上聚集形成牙菌斑,牙菌斑长期得不到清洁,就在牙齿上“落地生根”,成为牙石的“地基”。

牙菌斑与唾液中钙、磷离子结合,逐渐被钙化成初始的牙石,这好比烧水后水壶底会形成水垢。但与水垢不同的是,牙石的多孔结构内会吸附大量细菌毒素。

初始的牙石随时间推移,继续沉积、矿化,越积越厚,越积越硬,并向牙龈下方临近牙槽骨的位置发展,造成牙槽骨吸收,发展为牙周病。

由于人们忽视牙石的危害,经常使小问题拖成大病。

牙石如不尽早清理,轻则刺激牙周组织,造成发炎,引起牙龈红肿、出血、溢脓、萎缩;重则牙石深入牙槽骨,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石作为细菌依附繁殖的大本营,会使这些病菌经口腔进入,随血液流动,危及全身健康。

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是牙石防治的最重要措施。

建议牙齿健康者每年也要进行一次专业的牙周检查和牙周维护治疗(如洗牙等),以及时清除菌斑和牙石。

既往患牙周病的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缩短复诊复治频率,才能保证牙周病维持在静止期阶段。

扁桃体结石:

口臭的原因之一

扁桃体结石听起来比较陌生,但长期口臭、慢性扁桃体炎可能都与它有关。

扁桃体上有多个袋状结构的“小窝”,叫作扁桃体隐窝,它们是扁桃体分泌物的排出口。

多数情况下这些“小袋子”处于收缩状态,但如果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分泌物增多,就容易积攒堵塞在“小袋子”里。时间长了,分泌物逐渐钙化,变硬、变大,形成扁桃体结石。

这些结石会让人感到咽部不适、咽干、有异物感,甚至咽部疼痛。严重时,张口可观察到扁桃体上有白色东西附着。

一般来说,扁桃体结石对健康影响不大,有时在治疗好扁桃体炎症后,结石会被自然排出,必要时则需要医生帮助取出。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扁桃体处的炎症及长期口臭的问题,应尽早治疗。

胃结石:

多因不当饮食

人体的导管腔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会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促进下形成一些固体块状物,这就是结石,小的可能只有黄豆大小,大的直径可达十几厘米。

临床中常见的胃结石大多因为不当饮食,按成因可分植物性胃结石、毛发性胃结石、药物性胃结石。

发病较多的是植物性胃结石,多与过量食用富含鞣酸、果胶物质的食物有关,如山楂、柿子、黑枣等,肠胃排空差或餐后饱胀者易发,比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

药物性胃结石一般是因为长期服用含钙、铋等无机化学药物或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钙) 、中药丸等形成。

还有些胃结石是“异食癖”造成的,比如爱吃头发、布料等非食物性物品。

胃结石滞留在胃囊里,一方面会占据胃囊容积,影响食物流动和消化;另一方面还会不断摩擦胃壁,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反复发作。有的胃结石会随肠道排出,如果体积过大可能造成肠梗阻。

胃结石早期症状通常难以分辨,多数人都是感到胃胀、胃痛、恶心想吐等。因此,有以上症状的人应及时就诊,与医生细致沟通,以便尽早发现病情。

较小的结石可以保守治疗,如通过喝适量可乐来化解;但较大的结石需要在医生判断后进行碎石。

此外,秋冬季正是吃山楂、柿子、黑枣等食物的时候,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空腹大量食用,还要避开与高纤维食物(莴笋、南瓜、白菜、青菜等)同时食用。

胆结石:

不吃早饭的恶果

我国约10%~15%的成人正经受胆结石之苦,随着饮食习惯变化、肥胖率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胆结石。

胆结石相较胃结石来说更加凶险。胆结石可能会堵住胆管,造成胆管梗阻,甚至引发胆囊破裂穿孔、胆感染休克,危及生命。胆结石如果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诱发癌变。

人的胆囊像一个梨形的袋子,正挂在肝脏后方,里边储存着深绿色胆汁,好比一个智能“仓库”。当人吃完饭需要消化时,胆囊会把胆汁从“仓库”排出,帮助消化吸收;不吃东西时,就把胆汁浓缩储藏。

胆结石形成与胆汁密切相关。胆汁主要成分包括卵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盐,还有水、电解质之类的物质。

当各成分比例正常时,胆汁保持在液体状态;当各成分比例不正常,超过胆汁的溶解度时,多出的成分会析出“抱团”结晶。当胆汁过于浓缩或胆结构异常,这些结晶排不出去,就沉淀在胆囊中,形成了结石。

常见的影响胆汁成分失衡的因素有:

吃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量,从而析出形成结石。

进食不规律,尤其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胆汁淤积,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暴饮暴食,胆汁易变浓稠、结晶等。

出现饭后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后,要尽快就医,这些都可能是胆结石信号。

高胆固醇症患者、不吃早餐者、肥胖患者、有胆结石家族史者均需格外注意胆健康。

建议三餐定时定量,少吃大鱼大肉,坚持运动,尤其要记得吃早饭。

肾结石:

十个人可能有一个患病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结石,大概每10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个肾结石患者。

人体的代谢废物会被肾处理后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液中溶解了很多杂质和废物,健康情况下,这些成分的量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可一旦平衡被打破,某种杂质成分增高,例如尿酸盐、草酸盐等浓度过高,就会从尿液中析出,无法正常溶解,久而久之会积累形成结晶,生长为结石,滞留在肾脏中。

如果结石较稳定地附着在肾脏中,可能无症状或引起腰部酸痛、钝痛等症状;如果结石随尿液在肾脏中“乱跑”,就会“磕磕碰碰”搞破坏,出现疼痛、血尿症状,进入输尿管、膀胱中,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一旦结石刚好堵住了尿的“出路”,就会导致肾积水,急性发作时会腹如刀绞、“肝肠寸断”,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尿液平衡被打破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不良习惯,体现为三种机制:

成分改变。比如,饮食结构很容易改变尿液成分,当人体摄入过量海鲜、肉类、绿叶菜时,会显著增加尿液中尿酸、草酸等成分,促进各种成分结石形成。

浓度改变。如果一些人没有喝充足的水,每天产生的尿量过少,尿液中的物质会浓缩析出。

酸碱度改变。一些患有尿路感染的人,原本的酸性尿变成了碱性尿,会造成很多物质难以溶解,发生感染性结石。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引发肾结石。

专家给出了预防肾结石的8字建议:喝水、减肥、运动、复查。

具体来说,每天喝2000~2500毫升的水,争取每日排尿量大于1500毫升;保持体重,合理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肾结石多是体检查出,建议定期体检,如有结石及时就医,结石手术后遵照医嘱定期复查。

膀胱结石:

50岁以上男性多发

肾结石经过输尿管排到膀胱,多数可以自然排出体外。如果结石较大,没能排出,就成了膀胱结石,叫作继发性膀胱结石。

还有一类是原发性膀胱结石,指结石本身在膀胱内生长,多由尿道梗阻、营养不良引起。

小型膀胱结石,症状不明显,不需要特殊治疗,大量喝水即可。

如果结石较大,会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症状,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发慢性膀胱功能障碍和尿路反复感染。

由于男性尿道较长,又有前列腺问题,比女性更易患上膀胱结石,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要注意筛查。▲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