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一词源于英文单词smart,可以译为时尚的;聪明的,在中国正式发展始于2008年,是结合日本视觉系和欧美摇滚的结合体,喜欢并盲目模仿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等,看不惯的网友们将他们称为“山寨系”,“脑残”划上等号脑残族并列。那么,杀马特是什么意思?杀马特的创始人是谁?杀马特一词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和若悠网一起看看杀马特相关的内容吧。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杀马特是什么意思?杀马特创始人是谁?杀马特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杀马特的社会现状,杀马特演变来源,杀马特形成原因,网友争论杀马特,社会热议杀马特,杀马特的流行语,杀马特与视觉系区别。
▼杀马特是什么意思?
杀马特定义
杀马特(smart可以译为时尚的;聪明的(虽然smart除了谐音以外和杀马特没有任何联系,其实杀马特就是smart的谐音而起的,smart→SMT→杀马特)。杀马特纯粹属于模仿VR,与非主流一样。“视觉系”在日本已经流行了很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视觉系文化开始流行到了中国,受到了中国大部分青少年的追捧和模仿,并在网络上形成一个网络家族,称作中国网络“视觉系家族”。
杀马特综述
2009年因一次反杀大潮,杀马特由于一个错误的模仿视觉系,引起网友辱骂,同于09年罗福兴终以「视觉」划上了视觉系休止符。
原始的大部分杀马特都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画着很浓的妆;穿一些很个性的服装,戴着稀奇古怪的首饰;喜欢自拍,在网吧的摄像头前做些奇怪的动作;自称是:一个集潮流、视觉、杀马特为一系的群体。至于中国的“杀马特”家族,已与摇滚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喜欢模仿视觉系的服饰、化妆罢了;而真正视觉系的FANS们又不屑于与“杀马特”为伍。所以中国的“杀马特”演变至今,既不是VR,也不是纯粹的视觉系。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一种生活形式和一股文化潮流。杀马特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另类甚至是怪诞的青年形象,这群另类青年正不停不断挑战大家的审美神经,他们被称为“杀马特家族”。
杀马特突出特征
1、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画着很浓的妆。
2、穿一些很个性的服装,戴着稀奇古怪的首饰,喜欢自拍。空间里有很多头发五颜六色的视频截图。
3、现实生活当中夸张打扮。如:个子矮小而配以很高的发型;胡乱配搭一身的名牌衣著,穿戴一些自认为很有个性的衣服与首饰,喜爱穿著全身黑色衣物。
4、杀马特是大部分90后和85后的人。
▼杀马特创始人是谁?
罗福兴,是中国最早发起洗剪吹发型的人之一,被贴上“杀马特”创始人的标签。但随着年龄的增大、父亲的去世,罗福兴身上的叛逆逐渐褪去。他开始回归主流,希望通过一技之长担起养家的重任。
如今,曾经顶着爆炸头的80后、90后都长大结婚了,00后中留杀马特发型的人很少,杀马特似乎已完成历史使命。作为曾经的创始人,罗福兴的身上也没有了明显的杀马特痕迹,只有隐约可见的纹身、胸前的骷髅头坠链、肩上的钻石铆钉包算是在追忆他曾经的“辉煌”岁月。
创建杀马特家族
罗福兴1990年出生在广东梅州五华县的农村,小学五年级时,他开始上网并沉迷于网吧。在驰骋网络游戏世界时,罗福兴被游戏中人物的“视觉系”造型吸引。无聊之余,罗福兴就开始模仿“视觉系”中的人物造型。他去村里的理发店捣鼓了一个爆炸头,并从两元店买来染发水将头发染成粉红色。他还在嘴唇上抹了口红,耳朵上打洞戴上白色耳环,穿上黑衣涂上纹身,并划破牛仔裤的膝盖位置,以一种不同常人的非主流穿戴打扮行走街头。本来想着自己玩玩,令罗福兴想不到的是,这一造型竟让他享受到了无上的荣耀。
▼杀马特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罗福兴的造型通过网吧的摄像头在网上传播开来,大家都说他“酷比时尚”。罗福兴在电脑上搜索“时尚”发现了“smart”这个词,从小就用写白字的方式记英语单词发音的他将“smart”读成了“斯马特”。后来,他觉得不够霸气,又将“斯马特”改成“杀马特”。
随后,罗福兴便以“杀马特家族”的名字建立QQ群,把那些喜欢他造型的人都拉进群里。在群里,罗福兴宣传自己的造型,鼓励成员模仿他,吸引了众多青春期少年的追随。QQ群的人员不断壮大,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从一个QQ群到几十个QQ群。
随着崇拜者的增多,罗福兴从一个QQ群主摇身一变成为领袖式的人物。他各式各样的发型成为杀马特家族的样板,杀马特创始人的称号不胫而走。在QQ群中,罗福兴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罗福兴不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号令天下”,指挥杀马特家族成员入侵其他QQ群,占领百度贴吧,攻占天涯论坛,鼓吹他们的发型,还在线下组织杀马特家族成员聚会。最风光时,罗福兴根据自己在网上找到的一套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将杀马特家族成员按照“创始人-副创始人-长老-成员”的等级进行分类。他还发展了“杀马特经济”,利用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帮人打广告做推广。
十年前,还没兴起大V和网红,但随着杀马特潮流的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都没读完的罗福兴在网络世界中都是大V级别的风云人物。“我当时喜欢以教父自居。”现在回忆起自己的偶像岁月时,罗福兴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杀马特有多红?
2005年罗福兴在网络里其打扮风格新颖而惊艳迅速走红,并掀起了杀马特浪潮,被网友称为杀马特之父。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模仿崇拜,在期间罗福兴创下了杀马特家族和新主流联盟成为青少年视觉中的偶像,2011年并获得众多网友称赞。在经过5年多的发展家族已有成员500万余人,罗福兴成为网络上头号焦点人物。2008年因杀马特由于一个错误的模仿视觉系,引起网友辱骂,在众人的感叹声中,罗福兴宣布以视觉退出网络,最终以“非主流”划上了视觉系休止符。网络红人罗福兴一度从残血家族、杀马特家族、非主流,潮流家族、绝版家族走向网络颠峰。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引导中国网络潮流的先驱者,因为个人管理能力及个人能力特别强,令全国网络家族全国5000万成员的一度崇拜及追捧,而且粉丝众多,罗福兴粉丝家族界最多者至2014年年底达到五千万之多。
父亲骤然离世,他扛起生活重担
和众多事物都遵守盛极必衰的普遍规律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罗福兴也慢慢走下了云端。
2011年,罗福兴到深圳打工。工厂里有明文规定,仪表要端正,罗福兴不得不剪去长发。后来,他还找了个理由退出杀马特家族。然而,流水线上枯燥的工作让向往自由追求个性的罗福兴不适应,他没干多久就辞工了。罗福兴开始混迹街头,留起爆炸头,还在胳膊上纹了一个蜘蛛网。在他眼中,流水线上的工人就像被蜘蛛网困住的昆虫一样,他不喜欢。
后来,母亲把他送到一个美容美发学校让他学点手艺。当他从学校出来到理发店工作时,爆炸头再次让他受到歧视,客人觉得他是个学徒,不愿意让他剪。无奈,罗福兴只能再次忍痛割爱剪掉头发。
开了理发店,给孩子们理发
几次的工作经历让罗福兴发现,在主流的价值观面前,他曾引以为傲的杀马特发型成了他前行的阻碍,他不得不在杀马特发型和短发间反复切换,直到他父亲去世,他才彻底迎来了蜕变。
罗福兴原本非常憎恨父亲,因为从小到大父亲很少陪他,连电话也很少打回来。前年七月,父亲被查出得了肝癌,罗福兴回了趟家。枯瘦的父亲躺在床上表达自己的愧疚,提出去撞车碰瓷赚些赔偿给他做遗产。这让罗福兴发现,父亲心底是关心他的。他四处借钱给父亲治病,祈祷着父亲能和他一起过个中秋节,然而,没过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罗福兴真正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面对妈妈和两个妹妹,他一下子感受到了肩上的重压。“父亲什么都没给我留下,但给我留下了责任。”罗福兴意识到一个男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自己痛快就只是一个皮囊,活着要有意思,应该勤勤恳恳。”罗福兴的三观彻底改变,他想赚钱养家,并把发型固定在了寸头模式。
▼杀马特的社会现状
倒推文化渊源,“杀马特”的“炼成”受到了2000年~2010年这10年间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的传染,而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则沿袭自欧美国家的青年亚文化。与“小清新”的文化区隔与“杀马特”迥然相反的是近些年持续流行的“小清新”之风,它在青年文化形态上,与之构成了一个两极化,各处一端,绝无交叉。两者的差距,并非嬉皮士与雅皮士之间的差异。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矮矬丑”的屌丝与“白富美”的女神之间的距离,而这距离构成了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中所言的由“品味和趣味”区隔出的社会分层。“小清新”是以接受过大学教育或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女生为主,同样具有可辨认的文化特征。在生活方式上,喜好在校内网或微博上发状态、发美食照片,养宠物狗;喜好旅游,鼓浪屿、丽江,境外特别是韩日欧是她们心中的圣地;村上春树、安妮宝贝是她们的文化偶像。她们鄙视粗俗的“杀马特”,也不喜欢愤世嫉俗的“愤青”,还时不时地装个萌、发个嗲。“杀马特”与“小清新”作为同时存在的文化现象,但两者的权力话语完全不同,这也造成了它们截然不同的社会“待见”。
如果说“小清新”们日益被指认为主流的都市青年文化,如果说“旭日阳刚”们被媒体包装成一种草根文化,那么“杀马特”们却是名副其实的“杂草文化”。他们长在人们无视的地方,长成后也是无人关注,不仅不被尊重和重视,甚至还可能面临被调侃、被消费、被迅速忘记的命运。尴尬的“第三元”从某种意义上说,“杀马特”们将构成中国社会的“第三元”。对于父辈的农民形象来说,他们已经属于光怪陆离、花枝招展的城里人了。但对于城市人来说,他们的骨子里永远透露着乡土气息,无论多么努力展示,结果都是抹不掉身上的气质。在社会学意义上,他们成为了没有故乡的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格局之外的“第三元”。
在文化上,他们同样面临着这种窘境,农村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城市以讥讽的眼光笑话他们。同时,在话语权垄断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村与中小城市的故事难以在都市媒体之上呈现,而大城市里的鸡毛蒜皮,都能够成为新闻。报纸、杂志、影视,都在一个劲儿地展示或奢华或“小清新”的图像影像,倾销着城市消费主义膨胀的欲望。在这种耀眼光芒之下,“杀马特”们成为了一个被遮蔽的群体。他们生活在灰色地带,他们生活的那些场域,则成为文化意义上的隔离区,是低素质、混乱和危险的象征。这是社会大背景下的作用,由于有限的教育背景、微薄的经济收入、残酷的生存环境以及逼仄的发展未来,他们或没有能力或没有意识在文化方面很好地提升自我,这是个人以及群体半城市化和现代化不完整的结果。于是,他们在文化形态上就成为了文化半成品,是不仅物质贫困,文化也异常贫困的“文化贫民”“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也在微博发表表示对于他当年创下杀马特家族他非常的内疚并向网友致歉。
关于杀马特创始人在新浪微博上比较受关注,一位微博名叫“麦兜兜兜”的网友在微薄爆料称自己以是杀马特早期玩家,对于90、00后玩杀马特的人在身穿打扮上不仅不新鲜还很幼稚,并爆料指出杀马特创始人遭黑!杀马特创始人这个词在网上被挣的沸沸扬扬的。
▼杀马特演变来源
原始的大部分杀马特都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画着很浓的妆;穿一些很个性的服装,戴着稀奇古怪的首饰;喜欢自拍,.在网吧的摄像头前做些奇怪的动作;QQ、博客、空间、随处可以看到“杀马特”这3个字,空间里有很多头发五颜六色的视频截图,和日韩视觉系图片自称是是:一个集潮流、视觉、杀马特为一系的群体,经常使用火星文,现时当中夸张打扮。(例:个子矮小而配以很高的发型;胡乱配搭一身的名牌衣著),穿戴一些自认为很有个性的衣服与首饰,(如:LV和GUCCI的斜背袋和全身著上Adidas。),喜爱穿著全身黑色衣物,喜欢模仿日韩视觉系,至于中国的“杀马特”家族,也与摇滚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喜欢模仿视觉系的服饰、化妆罢了;而真正视觉系的FANS们根本不屑于与“杀马特”为伍。所以中国的“杀马特”演变至今,既不是视觉系,更不是VR。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一种生活形式和一股文化潮流。看不惯的网友们将他们称为“山寨系”,与非主流、脑残族并列。
网友观点:某网友在猫扑发帖说:“无意中看到杀马特这个词,很新鲜,就去百度搜了搜,结果搜索到一个雷人的答案……竟然是“脑残””。
被网友评为最佳答案的解释是:“这个家族里的男人心理都很不正常,他们留着五颜六色长长的头发,化很浓很浓的妆;女人都很淫荡,喜欢玩ps;他们经常使用火星文,在摄像头面前做一些很奇怪的动作;他们喜欢穿一些自认为很个性的衣服,全是地摊货———所以我们很亲切地把杀马特脑残家族称为傻模特……”
“有人把他们归类为视觉系,我觉得是不可能的!视觉系是赏心悦目的,而杀马特只是东施效颦,有些东西他们自己都觉得恶心。杀马特们不仅没见过世面,而且大部分都很自大,以为自己的东西就是潮流……”一名网友回帖说。“一群以为自己很颓废很性感很视觉的脑残,其实是非主流加伪视觉系的低廉艳俗小青年!”另一网友总结道。
▼杀马特形成原因
“杀马特”不同寻常的时尚选择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原因:集体疏离感,这是中国移民大潮和这个国家阶层区分扩大的副产品。中国近14亿人口约半数生活在城市,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城市居民人数将增长超过3.5亿人,其中超过2.4亿新增人口将是来自农村的移民。
网络词语“屌丝”一个含义是“失败者”,不过中产阶级多用这个词来自嘲。但“杀马特”与“屌丝”不同,前者依然是一个侮辱性语言。人们并不认为“杀马特”的时尚感前卫或者时髦,而是认为其廉价俗气,从服饰上代表了这个团体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
一种亚文化用其非传统的时尚感震惊大众并不新鲜——想想美国的哥特文化和日本的涩谷女孩。“杀马特”潮流据称开始于1999年,是对某些日本年轻人非传统穿着的片面模仿。但是“杀马特”在中国面临了特殊的挑战。中国尊重传统,极度重视教育,但是城市年轻移民不太可能获得父母监管或社区支持,以让他们脱离下层阶级。这就是中国年轻职场人士和受教育的精英阶层毫不留情地任意嘲弄“杀马特”的部分原因。
“杀马特”现象迅速发展,以至于其边界模糊了。对于这个亚文化的一些成员来说,做“杀马特”算是份“兼职”,是一种可以随时为了工作面试或其他正式场合随意抛掉的古怪外表。对于很多业余观察家来说,很难精确区分真正的“杀马特”和染发的快递员——他们都被叫做“杀马特”,因为他们都是年轻的移民,在社会阶梯上处于较低的位置。
▼网友争论杀马特
杀马特是一个争论很大名词,因为作为病态的“流行”,已经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批评和鄙夷。虽然来源于流行文化,但是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呈现出低俗的状态。
杀马特,反映了部分中国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畸形,更加说明中国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另一个方面,努力提高公民普遍的受教育程度是很必要的。
杀马特的出现更反映出2000年以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教育问题。杀马特一部分是受家庭环境与家庭矛盾影响。还有大部分是由于年轻人(包括学生)盲目崇拜,杀马特家族经常被青少年错误地模仿,甚至还有人冒充杀马特族长。杀马特与非主流一样:属于街头文化。
杀马特的成立和扩展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现状:一部分90后(注意:只是一部分,因为也有80后)思想幼稚,不成熟,盲目崇拜日本的视觉系,却因为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难以理解视觉系文化的精髓,所以杀马特在中国被误解和错误模仿。
杀马特里的人思想、行为上都表现出一种还很幼稚的状态。在某某杀马特文章上写道:“本家族是唯一一个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出来的家族,并且上过一次南京新闻,两次新闻网。”他们或许知道自己这些都是些负面新闻,但是他们却好像当作荣誉一样在炫耀。
▼社会热议杀马特
由于“杀马特”造型夸张,与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很自然令观者反感。在网络上,对“杀马特”的态度几乎是一面倒的斥责,但更多网友对此抱著开心一乐的心态来围观“杀马特”。他们另类古怪土得掉渣却又故作潇洒的打扮,透露著一种让人笑到喷饭的冲动。
一个上海网友,正在上高中的女生称:“我玩了几年的非主流,喜欢有气质的我超级讨厌杀马特,有人说存在即合理,杀马特存在一定有它的意义。没错,它的目的就是把他们的那种糟糕思想影响其他人。一群皮肤黄黄的白痴烫个和呆子一样的头自以为了不起地走啊走的。
▼杀马特的流行语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低端粗俗甩节操,土憋矫情无下限,装模作样绿茶婊,外猛内柔女汉子,卖萌嘟嘴剪刀手,忧郁深沉无所谓,狂拽帅气吊炸天,冷艳高贵接地气,时尚亮丽小清新,可爱乡村非主流,贵族王朝杀马特。
▼杀马特与视觉系区别
提及“杀马特”、“肥猪流”等,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造型夸张、衣着奇特的年轻人是受到日韩文化的影响。这话有对有不对。首先要从外国寻找模仿对象,最合适的应该是日本的“视觉系”人群,和韩国并没有关系。确实,如果到日本东京的涩谷、原宿等地,也可以看到和“杀马特”有一定类似的,染着红红绿绿的头发、衣着夸张、化妆惊悚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从事街头音乐表演活动,但是很难说这些人和中国的“杀马特”们存在严格的“继承”关系。
其实,哪怕是“日本视觉系年轻人”这个说法也未必一定严谨,很多人年龄已不属于青年之列,早就是“视觉系中年”,这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概念,在极度老龄化的日本,这种“视觉系”人群早已脱离了所谓年轻人叛逆社会这种略为粗浅的思想理念,而将其转化为一种自己尊崇的艺术方式。可能这点,是日本的“视觉系”和中国“杀马特”们相当大的不同。
其实,杀马特也是一种文化,大家要正式对待。
乡村非主流是什么意思?乡村非主流下一句?农村卡哇伊贵族杀马特
非主流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非主流的定义非主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