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网络语 • 正文

山寨版是什么意思?盗版、剽窃、仿制?市面上有哪些山寨货

发布时间:  浏览: 1233 次  来源:网络

山寨版是指假冒他人的意思。山寨一词,在粤语中意指没牌照、难进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引申为盗版、剽窃、仿制的同义词。对于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概念以及在中国形成的社会原因,社会上的看法各异。那么,山寨版是什么意思?市面上都有哪些山寨货?若悠网从媒体报道和一些贴吧中总结了一些典型案例。希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提高警惕。

▼山寨的解释

古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后来泛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指山村。

时下流行的“山寨版”中的“山寨”却另有新意。

“山寨”从字面来解释:山寨——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它们或由生产者/发明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已经存在的产品或事物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不用花大量的钱研发产品,而且和原版的极其相似。

通俗得说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由此衍生的词汇有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鸟巢等。譬如山寨手机指的是沿海小厂生产的无入网许可证的手机。再如湖南卫视的《丑女无敌》就是山寨版的《丑女贝蒂》。美剧《丑女贝蒂》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和励志题材在北美刮起了一股“贝蒂热”。而湖南卫视的《丑女无敌》则是模仿该剧故事情节和主题,整个一克隆版。

▼山寨版来源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对于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概念以及在中国形成的社会原因,社会上的看法各异。

有专家认为,山寨现象理解为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民间俗称的“山寨文化”为一种民间的智慧和创新,“山寨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山寨现象实际为一种“山寨产业”。

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但不是名牌产品)。他认为,当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场过程中,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引起争议自然形成了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或者褒贬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山寨文化。

▼山寨版的表现形式

如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山寨版,山寨版明星、山寨版“神七”,山寨版“鸟巢”,山寨版的《红楼梦》甚至火过新版《红楼梦》。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山寨明星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山寨版的时代特征

“山寨”作为一种现象,被新闻联播以1分59秒的时长进行了报道。在中国青年报等就“山寨文化”在网上所做调查结果看,三成左右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冒牌文化,其核心就是剽窃。五成以上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激进的支持者们认为这里面体现了草根对所谓上流阶层的批判和思考。

山寨版赵本山

“山寨”厂商甚至被网友描述为挑战大公司垄断暴利的平民英雄,快速灵活自由时尚的创新之源。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同在“山寨”这个时髦的语境里,现象和商品需要被严格区分开。可以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看待、批判社会文化现象,但是在对待产品的时候,无论“山寨”精神多么富于蛊惑力,市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商业伦理都是不应该被破坏的。对违法行为的容忍最后只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消费者同时也是用自己双手辛劳工作创造社会价值的人,难道不能拥有物美价廉且时尚好玩的产品吗?涉及侵权、逃税的“山寨”产品必须被整顿清理,但这也恰恰说明这块市场空间尚未有人占领,这里面的利润没有被挖掘。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从这里入手不是挺好吗?真心希望所有的正规厂商好好动动脑子,丰富产品线,别逼着消费者只能去“山寨”。

▼购物有陷阱小心这些山寨食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马达尔”撞衫老冰棍“马迭尔”》一文,称最近市场上出现的“马达尔”冰棍与百年老冰棍“马迭尔”不仅名称相似,外包装也相似,很容易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近年来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上当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若悠网从媒体报道和一些贴吧中总结了一些典型案例。希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提高警惕。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