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一词,意指现今香港的其中一个族群,即香港女人,为香港网络用语,用以贬称有自恋倾向、拜金主义和媚外的香港女性。
港女的现象简介
对照港女现象,有些香港男性会被贬称为港男(就是那些卑躬屈膝讨好女性的男性,亦即其他中文地区所说的“驮兽”)或毒男(源自日本,指不受女性欢迎的单身男性,取自“独男”的谐音)。
该词本来泛指香港女性,语调中立,常用于报章标题,以求节省空间,但近年网上讨论区每当评香港女性时,文章不时采用“港女”一词。“港女”者,并非如表面上是泛指香港的女人,实际上指“拥有不良特质”的香港女人.但究竟拥有什么特质才是港女?什么女人才不是港女?迄今还未有定论。要真正见识这个虚词的厉害,则非上高登讨论区一趟不可。在高登,“港女”的定义是贪钱以及性格顽劣的女性。事实上,这类女性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但为何此类女性大多生于香港并到处作恶?目前仍未清楚。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香港各界都曾受过这类女性的迫害,并认为香港有很多这类女性,才套以“港女”一词。
港女产生的原因一
香港的出生率近年跌至世界最低,男士娶内地女子的数目超越香港女子(参考:《港男娶内地女子较娶港女多》,原载《苹果日报》,2006年4月25日。),研究指“港女”问题是原因之一。虽然不少人均知道“港女”问题的严重程度,但却毫无改善的迹象。在香港,虽则说适婚人口女多男少,但“港女”一般仍抱着“我是公主,追我的一定要系王子”的想法,更有不少男士自愿成为她们的“观音兵”或“狗公”,因此,“港女”仍是很吃得开的。她们的观音兵往往为了搏红颜一笑而一掷千金,故可推测“港女”的存在有助推动本港的经济。而男性在两性的抗争上是注定占下风的,因为男人对性的观念是“播种”,故对女人的需求量很高,而女人对性的观念是择木而栖,甚至“无宝不落”,重质不重量,于是这需求上的差别产生了狗公现象。狗公的出现,令男士之间自相残杀,内耗严重,相反香港女士在争取女权时却异常团结,导致香港日渐成为女尊男卑的城市。
港女产生的原因二
另一个导致大量“港女”产生的原因,是香港政府不公平的制度所造成,最明显的例子是平等机会委员会泡制出来的升中派位机制。在无视男女生在青春期发育的差异,强行把男女生混合派位,导致女生得到明显的优势,被派往较理想的中学。相反,对于大部份男生,除了男校外,只有较劣等中学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另一个例子就是设立女性事务委员会。顾名思义,设立这个委员会的目的,是专为女性提供服务。相反政府却无视男性有同样的需求,没有就男性提供一个法定的机构去协助男性的问题。投诉架势堂一事引起了网上关于女权膨胀的讨论。
在法律方面,部份法律条文明显对男性不利,导致男性得不到公平的审判,尤其是对于性罪行的法例,例如非礼、强奸、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等,在审讯前,都假设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即使条例并没有明显带有歧视成份,在审讯中,法官往往对于女被告网开一面,处以轻判或者无罪释放。相反,对于男被告,即使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与女被告相同,法官往往对男被告施以重判。
故此,在这种极度倾斜的制度下,间接对女性形成一个保护罩,女性受到特别的保护,即使犯法也不需要付出太高的代价。因此在没有适当政策去制衡女性的情况下,女性往往有恃无恐地去欺负男性,甚至利用现有政策去取男性的便宜。
港女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环境方面,香港人(或者普遍的中国人)过分重视物质、实用主义、名望面子、视金钱为衡量人类价值的最高标准,这种观念自小由家长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授与下一代,形成一个社会教化(socialization)的过程。此外,香港的新生代普遍在物质丰裕的环境之下生活,凡事向钱看、向名牌看、向现实看,以及骄生惯养的性格当然比较普遍。
上述的社会环境,大致上会影响新一代的香港人,为港女的出现打好基础,但却不是造成港女现象的独特因素。香港兼备中西、包含传统和现代的特性,才是港女现象的重要原因。试想香港的女权日涨、女性学历地位日高,但那些“男主外、女主内”、“丈夫要比妻子能干有钱”、“女人是弱者”等的陈旧观念仍然根深柢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强者不再是力大如牛、骁勇善战的人,而是垄断财富的人,在香港这个大市场之中,每个人都是一件商品,商品就要靠包装,包装就要靠外表,而女性以外表为武器的手段比男性优胜多了,更兼会考制度偏向背诵,医学亦证明了男性的学习潜能发展比女性迟,香港女人自小就能以较大优势进入较好的中学,透过考试制度,进入大学,再藉外表的优势,在社会上难免有不少甜头。
港女的心态变化
可惜地位提高的同时,心态却没有改变,仍旧保留某些传统男女关系的思想,展开了一场“不完整的性别革命”。尽管一些传统思想如“男主外、女主内”不利于女性的事业发展,但在利己主义和传统“被压逼”的心态驱使下,加上女性的实力早已和男性看齐,所以她们绝对有动机和能力去打破这些传统思想,但这场打破传统的革命是不完全的。从报章得知,不少婚姻介绍所均称香港女士“高窦”,但“丈夫要比妻子能干有钱”、“老公养老婆”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中国从古到今,这些择偶思想并没有出现大乱子,但如今不少香港女性已经跻身中上收入的一群,“往上找”所得的选择恐怕不多了,加上害怕“姊弟恋”、“煲老藕”等的传统标签,对这班女性而言可算是“雪中送屎”了。但另一方面,男性渐渐失去竞争上的优势,却被传统赋予“强者”一角,他们“往下找”的传统意识仍十分明显,香港男性或许可以庆幸下面有祖国的佳丽“任君选择”,但港女的出现不是DNA出错,而是制度和环境的结果,因此国内的女士来港后渐渐“港女化”亦不足为奇。
迟钝的社会和制度、将灭不灭的观念、短视功利的心态,造成了港女性格上的偏差,明明自己不是穷人和弱者,却打着“男人要照顾和迁就女人”的旗号为自己牟取短暂的利益,食饭要男方结账,礼物要男方送,座位要男方让,手袋要男方提,更偷换“绅士风度”等概念为己所用,或者是捕风捉影,自己塑造一个被剥夺的形象去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是争取真正的两性平等。
港女的婚姻情况
这种社会、观念、心态上的局面,除了体现于上面提及的法律和教育制度,还见证于男女关系中的核心---择偶标准,网上有一篇评价甚高的文章,名为《港女都是高质素》,探讨了现代香港判别女性质素的标准是何其模糊,但判别男性质素的标准却是何其清晰,一切都是钱和地位(外形是bonus)!但从古到今,中国传统的标准无论对男对女都是清晰的,女人要守妇道、温柔贤淑、持家有道,不能达到要求的女人可能被休,但这些标准如今已被实力强横的香港女人一一破灭,就算不能全面破灭,她们也绝对不会再承认这些标准,今时今日如果有人说女人应该贤淑矜持,一定会被港女炮轰“性别歧视”、“大男人”、“落后无知”,但女人说男人应该有钱、有楼、有车,则即使是男人,心里亦会认同。因此女人根本没有低质素,因为连一个判别质素的标准都没有。
在这种霸权之下,某些男性只好在隐蔽的网上世界,义愤填膺地重新建构那些判别香港女性的新标准,但由于“不完整的性别革命”所造成的尴尬,所以香港女人既不能像北欧般重整男女的角色定位(如甚多男性选择在家中凑仔)、又不能像欧美般迈向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男女地位较平等,不利用性别来牟取小利)、也不能回到传统的男女观念,导致四不像的局面,香港社会不能正面地定出判别女性的标准,只好从反面入手,暗里说尽这些女人的不是,作为对现有情况的发泄和不满(在香港,女人批评和品评男人是十分大胆和堂而皇之的,如《香港先生》口号“男人价值由女人话事”,全女班观众和评判,全场尖叫,场面意淫。相反男人品评女人,绝对不敢光明正大地讲,试用《香港小姐》和电视剧《男人之苦》与前两者比较,便十分清楚)。
港女18式
呃饭食,扮上菜,你找数,我买袋,狂收兵,要车载,v字手,自拍狂,爱洋肠,贬港男,爱夜蒲,装假狗,劲厚粉,假睫毛,劲无品,迟大到,装可怜,扮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