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劳工 • 正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

发布时间:  浏览: 395 次  来源:网络

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法定结案方式,因能够实现“案结事了”、有效增进社会和谐,其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在劳动争议方面,也有调解程序。那么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有哪些内容呢?若悠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

(1)开始阶段。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应在查明案情、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无论是仲裁委员会依职权主动进行调解或当事人主动提出调解,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均同意调解才能进行调解,否则,仲裁委员会不能强行调解。在开始阶段,仲裁委员会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

①、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摸准争议焦点,分析和研究当事人的心理状况。根据调查、分析和研究所得情况,可拟定调解预案。

②、根据案件需要和方便当事人的原则,选择调解地、确定调解时间。调解地点,可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也可以当事人单位。

③、将调解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及有关组织和个人。有关组织和个人带有选择性,一般包括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劳资部门、工会组织,以及当事人的亲友,以便让他们协助进行调解。

(2)进行阶段。

在上述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进行调解。调解既可由仲裁员一人主持,也可由仲裁庭主持。一般遵守以下程序:

①、向当事人宣讲国家的劳动法规和政策。

②、向当事人说明调解的好处和意义,进行疏导工作。

③、提供适用法规,明确各方应负的责任或承担的义务。

④、提出本案的调解意见,以供当事人参考或选择。

⑤、组织双方当事人就调解意见进行协商。在协商中,允许当事人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当事人就有关问题开展辩论。

⑥、宣布调解结果:调解不成或调解达成协议的具体内容。

(3)结束阶段。

调解结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虽然达成协议,但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均意味着调解结束,仲裁委员会应及时以裁决的方式结案。

二是当事人经过民主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经过协商达成调解协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制作仲裁调解书。调解书要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并由主持调解的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署名或盖章。从而完全结束调解程序。

<
喜欢.点赞

人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

当前热门Hot

返回栏目>>

首页   |   声明与投诉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0 若悠网 版权所有 Ruo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