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工资怎样计算
根据现行法规,灵活就业人员与公司员工在养老金待遇计算方面遵循大致相同的准则。
首先,我们需要确立三个重要概念——“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由“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以及“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等因素构成,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其次,“个人账户养老金”则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存储金额除以相应的计发月数。
对于男性而言,5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对应170个月,而60岁则对应139个月。
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最后,“过渡性养老金”则由“上年度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以及“建立个人账户制度前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等因素构成,计算方式同样是使用以上公式,即:
过渡性养老金=(上年度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制度前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1.4%。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了解灵活就业人员与公司员工在缴纳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的差异之处。
首先,两者在社会保障费用分担上有所差别。
公司员工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然而,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他们必须自负全部的社会保险费用。
因此,灵活就业人员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其次,两者在缴费比例上也存在显著区别。
公司员工中个人需承担缴费比例约为8%,而企业承担的比例则约为16%。
反之,灵活就业人员则按照20%的比例自行承担所有的社保费用。
第三,两者在缴费基数设定方面亦有所不同。
公司员工的缴费基数应根据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进行确定,上下限分别为60%及300%,而灵活就业人员则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取缴费基数。
第四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促进职工就业、维持就业困难群体岗位稳定性这一目标,国家施行了一系列关爱措施。
其中,对于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公司可以获得社保补助,但这只针对企业所需支付的那部分社保费用。
至于个人,其享受的社保补贴额度不会超越他们所承担费用的2/3。
最后,在女性退休年龄方面,灵活就业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而公司员工中的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0岁,非体力劳动、管理职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为55岁。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去什么地方办理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登记后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工资怎样计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