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应承担多少责任
原则上应依据事先签订的合同所设定的义务进行处理。
对于因为员工自身原因给雇主带来了经济方面的损失,雇主可以依照劳动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向其要求进行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损失的赔偿方式可以通过从员工个人的薪资待遇中扣除相应的款项来实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月扣除的额度不能超过员工当月工资总额的20%。
如果经过扣除之后,剩下的工资部分仍然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应当按照该地区的最低工资法规来发放薪酬。
但是,倘若劳动者只是由于普通的失误或者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并没有存在主观恶意或是严重违规行为等因素引发的经济损失,不论损失的规模大小如何,都无权将责任归咎于劳动者。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二、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员工失误给用人单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经济损失赔偿的标准: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要求赔偿依据的条件:
(1)证明损失的存在。证明企业确实有实际损失,
一般应为直接损失,比如货物的损毁、客人的索赔。
(2)证明企业的损失与劳动者的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3)证明劳动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劳动者的“一般过失”导致的损失,理论上被认为是属于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中的正常用工风险,不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而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比如,生产过错中造成的不良率,是任何工人都无法避免的。
认定员工是否存在重大过失,一般会综合考虑员工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严重违反单位的相关规章规程,是否存在重大的疏忽大意等情形。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应承担多少责任”,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